(来源:经济参考报)
“毛奶奶,我是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的导医小蒋,您预约的全程陪诊服务由我负责,请问您大概还有多久到院?”清晨7时50分,简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入口处,导医小蒋已提前等候。5分钟后,82岁的毛奶奶在家人陪同下抵达,小蒋立刻上前搀扶老人坐上备好的轮椅,递上温水,随后全程衔接取号、候诊、病情沟通、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直到将老人安全送上返程车辆,她才放心返回岗位。
这份贴心服务的背后,是“医社联动”机制的快速响应。前一日下午,简城街道红塔社区居民邓女士在专属微信群中焦急求助:家中82岁的毛奶奶已预约次日呼吸内科专家号,但老人行动不便且需随身携带制氧机,急需全程陪诊。简阳市人民医院门诊部负责人黄振看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回复“安排专人全程陪同”,随即敲定陪诊人员、核对出诊信息,提前掌握老人身体状况并备好轮椅等辅助设备,用高效协作筑牢服务保障。
毛奶奶的暖心就医经历并非个例。听障患者陈先生因外伤导致多部位不适就医,由于患者与家属均为听障人士,医患沟通陷入困境。医院迅速启动与市残联的联动机制,通过5G视频连线手语老师实时“传声”,精准传递病情信息,让陈先生全程安心就诊。“以前看病就像猜谜,现在有手语老师全程帮忙,心里踏实多了。”诊疗结束后,陈先生用手语向医务人员致谢。
在简阳,这样守护特殊群体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而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今年年初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基层,听群众“心声”后的系列举措。
2025年初,简阳市纪委监委在“有事找纪检·解决靠组织”流动接访中发现,不少群众反映:“‘大处方、泛检查’现象解决了,普通群众看病不难了,可家里有老人、残疾人的,看病还是很不方便。”
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着力点。为此,简阳市纪委监委多次深入社区家庭、基层医疗机构和服务窗口,开展沉浸式走访,面对面倾听患者心声,实地察看就医流程、跟踪体验服务环节,精准识别出政策落地难、信息壁垒厚、资源错配多等深层问题,逐步摸清了当前“看病难”的问题症结。
“我们发现,‘看病难’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必须将更多关注投向特殊群体。”简阳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魏蓉介绍,他们随即把特殊群体“看病难”列为重点攻坚内容,梳理归纳出4类主要困难情形,为精准施策找准靶心。
问题找准了,关键在推动解决。简阳市纪委监委迅速督促市卫健局牵头召开联席会议,组织相关单位现场协商解决方案;要求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主动靠前,实施“嵌入式”监督,全程跟踪措施落地见效。
一系列针对性举措陆续出台。针对行动不便群众,与社区共建“医社联动”一体化服务机制,明确分工、闭环协作,让“就医有帮扶”成为常态;针对部门资源统筹不畅,推动医保、民政、残联与医院深度联动,实现资格互认、补贴结算“一网通办”、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针对困难群众基层就医资源不足,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扩大远程会诊、专家下沉覆盖面,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基层。
“硬监督”换来了“真便利”。自“有事找纪检”工作开展以来,该市共收集医疗领域问题诉求42个,推动解决42个,累计服务特殊群体1380余人次。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必须下深水、不留白。”简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办理不及时、不到位等情况,以“硬监督”推动干部担当作为,严肃查处重复反映却未实际解决等问题,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