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关工委持续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与优化家庭教育、深化学校教育、强化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相互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
凝聚广泛思想共识
青岛市以市“两办”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组织‘五老’参与预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作为必须长期坚持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市内各区市关工委同步将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列为工作重点,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新亮点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关工委系统率先开通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爱热线,累计接听求助电话8000余通、线下面询3200余人次。开展“百场心理健康公益讲座进校园”“热线心理专家进社区”等活动176场次,惠及4万余名青少年及社区居民。融合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持续深化“践行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主题活动,创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大讲堂”,开展“寻找智慧家长家教好故事”活动。组织开展家庭教育“进校园 入课堂 近家长”巡讲系列活动,150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参与学习。深化品牌体系化建设,选树推广了50余个省、市、区县级家庭教育工作品牌。强化数字化普法,联合多部门推出全媒体栏目“青少年法治学堂”,每年制播52期融媒体节目。定期开展“法治先锋”校园行活动,着力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法治教育创新体系。搭建“智研护航”协作平台,支持指导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驻青高校和多个律所成立青岛市未成年人保护研究会。围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开展系统调研、数据分析和学术研究等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汇聚多方工作合力
市关工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市公检法司、教育、妇联、团委和新闻媒体等部门,建立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席工作机制,形成“握指成拳”的工作合力。在国际禁毒日、全国法治宣传日等纪念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法律专业“五老”兼职社会公益岗位,目前全市“五老”担任人民陪审员、听证员等公益岗位132人次,为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担任合适成年人61人次,参与监督涉少庭审106人次,调解校园矛盾纠纷61人次,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通讯员 李海平)
上一篇:作家“破圈”
下一篇:苏轼打卡趵突泉题“枯木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