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福达)昨天,从敦煌远道而来的38件珍贵文物在北京展览馆开箱亮相,其中包括两件国家一级文物“沙山石塔”和“敦煌牍”。这些珍贵文物第一次走出敦煌,来到北京与观众见面,今日起,这些“出差”的文物将在“如是莫高”展览现场正式亮相。
此次即将展出的文物包含两件国家一级文物——“沙山石塔”与“敦煌牍”。在展览C区一间展室,几个贴着醒目封条的大木箱整齐排列,里面的文物静待开箱。在北京、敦煌两地专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工作人员戴上专业防护手套,将石塔缓缓放置在玻璃展柜的专属底座上。
“沙山石塔”1966年出土于敦煌南沙山。整座塔通高60厘米,底径21厘米。据统计,现在存世的北凉石塔仅有14座,这座北凉时期的石雕佛教造像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石塔之一。
现场一同亮相的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敦煌牍”。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敦煌汉简,其形制大致与居延汉简相同,主要有简、牍、觚、楬、封检等。这枚汉简长9.2厘米、宽3.2厘米,是专家于1980年在汉长城千秋燧采集到的,因其上以汉隶书写“敦煌”两字,得名“敦煌牍”。
此外,“出差”来到展览现场的文物还有8件魏晋时期的画像砖,以及北魏《大般涅槃经卷》等佛经原件。
上一篇:北京打造人工智能新名片
下一篇:李焯新 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