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清晨,天光微亮,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汕尾供电局的95后飞手黎江蕾已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作为全国首支输变配联合巡检女子飞行队队长,她的日常工作充满了科技感:拨动遥控杆,指挥无人机起飞,到高压线路上空悬停,遥控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精准对焦,将下方线路的导线、绝缘子逐一“拉”近,拍摄照片。屏幕上,故障缺陷被实时标注,经人工智能辅助复核后,2分钟内即可推送至检修平台,完成线路巡检。
55年前,在南粤大地上,线路巡检还需要带电作业。
1970年,全国首个“三八”带电作业班在广州供电局成立。28名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姑娘剪去长辫、换上工装。发生故障时为了保障日常供电不停止,她们需要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作业。即便身穿全套屏蔽服,她们仍要适应上百千伏电流流过绝缘体时,人体因静电感积聚所产生的强烈不适,忍受电流强度过大对耳膜产生的振动。她们,也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空中女飞人”。
1972年,纪录片《“三八”带电作业班》上映;1974年,该片在第六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播出,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女性力量。
55年过去了,技术在变,守护光明的方式在变,但这份对于电力行业的热爱与坚守在岁月中历久弥坚。“三八”带电作业班姑娘们跋山涉水的执着,化作了现在女子飞行队的坚守。
“以前线路检修,需要翻山越岭、蹚溪爬坡,高空走线、带电作业,如今,靠无人机10分钟就能完成5公里线路排查,我们的工作已轻松许多。”黎江蕾说。
2021年以来,黎江蕾和她的团队已完成了1522千米飞行里程,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处理图片超百万张。她参与编撰的国内首份配网无人机巡视典型缺陷图册,为行业提供了统一规范的判定标准。
“现在的电力工业是智慧型、技术型、创新型的行业。”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综合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薛静表示,电力行业提质增效需要创新和精细策划,而这些领域都是女性相对擅长的。
最近,黎江蕾正忙着培训新员工,“我想让无人机飞到更多人们走不到的地方。”
从云山珠水间的铁塔攀爬,到智能时代的无人机巡线,电力女性用不同的方式,依然“飞”在高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