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祝盼 毛浓曦)近日,记者从陕西省医保局获悉,围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陕西今年通过多种举措,建立居民医保参保待遇激励约束机制。
在激励措施方面,该省印发了《陕西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对连续参保缴费人员和基金零报销人员分别设置连续参保激励和基金零报销激励。连续参保激励是指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基金零报销激励是指自2025年起参加居民医保的群众,如果当年没有使用过包括门诊、住院在内的所有医疗费用的医保基金报销,可以在下一年度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
为优化参保服务,陕西将全面取消户籍限制,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让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可在就业地便捷参加职工医保。针对特定群体,政策推动外地户籍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在就读地或常住地参保,支持出生证参保,推动新生儿落地参保,鼓励大学生学籍地参保。
同时,还对享受参保绿色通道的特殊人员范围做了补充完善,为退役军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社区矫正对象、儿童福利机构在册儿童及低收入人口等特殊群体开辟参保“绿色通道”,在非集中缴费期办理参保后也可即时享受待遇。对特困人员、孤儿实行全额资助,低保对象、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享受定额资助,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及十八岁以下子女参保按规定获得缴费补助,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
约束措施主要聚焦断保后再参保的情况,设置了“固定+变动”双重等待期。自今年起,除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外,未在集中参保期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参保后需先经过3个月固定等待期;未连续参保者每多断保1年,还需在固定等待期基础上增加1个月变动等待期。参保人可通过补缴费用修复变动等待期,每按当年个人缴费标准多缴1年费用,可减少1个月变动等待期。
陕西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激励约束并重是长效机制的突出亮点,通过“正向激励+适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持续稳定参保,保障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此外,针对传统的参保管理模式存在信息碎片化、连续性不足、区域局限性等问题,今年陕西医保正大力推进全民“一人一档”数据库建设,完整记录其从新生儿参保登记、学龄期参保接续、成年后就业参保或灵活就业参保,直至老年阶段医疗保障待遇享受的全过程服务,以实现全民大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