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到了初冬,故乡的银杏满树尽穿“黄金甲”或黄叶随风飘落,不单美如画,还优雅地入画来,不失为一件美事。
记忆里的初冬时节,我们喜欢站在银杏树下,自下而上打量一树树“黄金甲”,很快便被感动了:如此磅礴的气势,金灿灿的黄,夺人眼球,震撼心灵,岂能不令我们叹服!
再端来板凳,站在上面,把鼻子凑拢细嗅,竟然嗅到了淡淡的银杏叶香,禁不住做起深呼吸,只任嗅觉、心灵尽情地陶醉。
最亲近的举动是把小脸挨着银杏黄叶,轻轻摩擦,那痒酥酥的感觉油然而生,进而醉了灵魂。
触景生情后,我们诵读起古往今来吟咏银杏的诗句:“银杏叶凋零鸭脚黄,玉树花冷淡鸡冠紫”“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银杏叶黄簇淡金,腊梅蕾小逗寒禽”“又逢银杏黄时雨,碎叶涂泥沾褐衣”“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这些美妙的诗句表达对银杏的赞美之情,进而让人滋生喜爱的情愫。
于是,我们一有空就去看望银杏,零距离接触,尽情地热爱,怎一个爽字了得!看着,爱着,就激情四溢,信誓旦旦地要把初冬的银杏画到画中去,以至于萌生了当一个画家的想法。
待到银杏黄叶无奈地脱离树枝,纷纷飘落,呈“天女散叶”之势,遍地铺满黄金叶时,我们的美感与日俱增,我们的心情更为激动,欲把落叶之美融入画中,彻底地感动自己,感动更多的人。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纷纷拿起铅笔,在白纸上描画银杏树的高而壮,包括银杏叶的金灿、随风起舞的曼妙、落地后的从容与坦然,全部进入了画卷,画着画着,我们就乐了,想着想着,就醉了。即使“画作”还不够完美,甚至在画家眼里“不入流”,可我们把它当做“杰作”“宝贝”,满心喜欢,十分满意。
“还是拿回去给大人看看、评评,以利于今后画得更好!”年长的伙伴提议后,我们积极响应,赢得了大人们的口碑:小小画家,人小志气高,只要努力,今后一定会有出息的。
受到大人们的激励和鼓舞,我们每到初冬,就会在家里把银杏“请”进画中来,定格成永恒的记忆,慰藉爱恋的心灵,激发奋进的动力,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呢!
后来,美术课上,我们也让银杏入画来,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心里如吃了蜜饯般快乐无比,当个画家的愿望更加强烈。
大人们见状纷纷鼓励我们“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我们向着目标不松懈……
聆听大人们的教诲,我们分明激动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天道酬勤。我们后来告别故乡,融入城里,如愿以偿地成了画家或美术爱好者,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一如既往地热爱、想念故乡的银杏,故乡的银杏也一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乡愁。
初冬银杏入画来!这既是我们对银杏情缘的诠释,又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还是我们对时代由衷的礼赞。
□何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