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11月28日,北京市“探索中国特色、京城气韵的STEM教育”研讨会上,办起了东城区中小学STEM教育学生成果展示市集。中小学生从身边传统文化中发现研究课题,培养自己解决真问题的能力。
STEM教育,即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跨学科整合、实践导向与真实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辨式思维与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教育部等七部门日前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的总目标就明确,到2035年,学生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与技能,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展示市集上,东城中小学生们从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灵感,纷纷秀出自己的学习收获。
“我一直喜欢北京中轴线,刚好学校科技节让我们做‘传统文化+科技’作品,我就在想,能不能用3D打印把这些标志性建筑做成微缩版?既直观又有意思。”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学生张昊琛面前,中轴线上的微缩版建筑一字排开。对他来说,建模是整个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比如这个建筑屋顶的弧度,我得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计算出角度。”张昊琛说,完成作品之后,自己的计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最近数学成绩都提高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从古建筑的色彩上找到了研究思路。“祈年殿、太和殿、庆成宫等建筑都使用了石绿等传统矿物颜料,我们在实地探访时,被这些历经岁月而仍然鲜活的色彩深深吸引,所以,就想以化学反应复刻传统颜料、还原中轴建筑色彩。”该校学生葛婷烨说,通过查阅资料,团队发现,石绿的核心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他们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颜色,再搭配上彩砂丰富肌理等,完成了中轴线主题三联画。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教师王守勇带领学生完成的中轴线文字砖格外吸睛。文字砖其实是一件立体书法作品,原材料是废纸。“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砖文的书法风格,进行再生纸的配方实验,还要完成电子建模。”王守勇说,项目既培养了学生对中轴线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又锻炼了其科学探究、工程设计与艺术创新的能力。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郭鸿说,该区将进一步推进STEM课程精品特色化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回应人工智能需求挑战,该区还将在STEM课程中丰富人工智能相关联的课程,同时注重人工智能在STEM课程中的辅助支撑作用。此外,该区也将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STEM学院,实现课程、教材等的进一步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