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设计”)近日发布《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修订稿)》,就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中涉及的交易必要性、标的资产用工合规性及评估合理性等核心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公司表示,本次收购广州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咨询公司”)有助于打通全过程工程咨询产业链,标的资产用工合规问题已完成整改,评估增值具备商业合理性。
交易必要性:聚焦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机遇
回复函显示,本次交易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收购工程咨询公司,补齐地铁设计在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业务环节的资质与能力,形成覆盖“规划咨询-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根据千际投行数据,国内全过程工程咨询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的1472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5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0.8%,渗透率将接近30%。政策层面,国家发改委2025年9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工程咨询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从市场竞争角度,交易前地铁设计与工程咨询公司均为广州地铁集团一级子公司,存在业务协同不足问题。交易后,双方可组成联合体参与投标,在深圳罗沙路改扩建工程、望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中已实现协同效应。据披露,2023年至2025年6月,双方共同服务的重叠客户收入占比超过38%,联合投标符合“设计+监理”一体化服务的行业惯例。
用工合规:劳务派遣整改完成 比例降至9.05%
针对标的资产历史劳务派遣用工比例超标的问题,回复函披露,工程咨询公司已通过“转为正式员工+劳务外包”等措施完成整改。截至2025年6月末,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从2021年末的峰值降至90人,占比9.05%,符合《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具专项核查意见,确认“整改后符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不构成重大违法违规”。
整改过程中,工程咨询公司将监理旁站、地铁保护巡检等辅助工作转为劳务外包,涉及广州南方人才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外包服务商,均具备合法资质且无重大违法记录。数据显示,整改后人均人力成本从2024年的11467元/月微增至11862元/月,整体毛利率保持稳定(2024年25.98% vs 2025年1-6月25.25%),未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评估合理性:轻资产特性推高增值率 可比交易均值268.5%
根据评估结果,工程咨询公司100%股权评估值为5.11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380.48%。公司解释,高增值主要因标的资产为轻资产运营模式,无自有房产土地,固定资产仅360万元,且历年分红比例较高导致净资产规模较小(1.06亿元)。剔除长期资产影响后,调整后评估增值率397.32%,与建研院收购中测行(476.77%)、汉嘉设计收购杭设股份(468.13%)等可比案例基本一致。
从财务指标看,标的公司2024年市盈率15.68倍,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20.73倍;市净率4.83倍虽高于均值2.32倍,但净资产收益率31.74%显著优于行业平均6.61%,体现出“轻资产、高周转”的运营优势。未来预测期内,标的公司涉轨服务与技术咨询业务收入占比将从2025年的31.22%提升至2029年的49.25%,与行业从“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的转型趋势高度契合。
市场拓展:内外联动布局 2029年境外项目管理收入占比8.14%
在业务拓展方面,地铁设计计划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同步开拓全国及海外市场。境内市场方面,重点跟进深圳地铁13号线、南京地铁4号线等项目,2025年1-9月外地市场新签合同占比已达37.85%;境外市场依托中国澳门轻轨东线项目(合同额3.02亿澳门元)积累的经验,计划拓展越南、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预计2029年境外项目管理收入占比将达8.14%。
本次交易完成后,工程咨询公司将成为地铁设计全资子公司,双方可共享BIM技术平台、盾构施工等核心技术资源,在盾构隧道构筑、智慧建造等领域形成协同。独立财务顾问华泰联合证券认为,本次交易“有助于上市公司抓住全过程工程咨询行业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