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代缴电费9折优惠”“团购充电费 先到先得”……这些薅电费“羊毛”的广告是真的吗?江苏省南通市公安部门近期破获多起“代缴电费”诈骗案件,“电费优惠”背后的骗局被揭穿。
家住南通市区的杨某,最近因轻信微信好友推荐的“电费折扣充值”服务被骗走3000元。据杨某回忆,月底准备缴纳电费时,一位昵称为“电费折扣充值”的微信好友发来消息:“电费9折优惠代充,全国通用,一小时到账。”这个账号声称,只需通过支付宝扫描其提供的专属二维码付款,再将用电户号发送过去即可。对方的头像是一名身穿供电公司工作服的女性,还主动发来了三张其他用户充值成功的截图。在对方蛊惑下,杨某向其扫码支付了3000元,但电费却迟迟未到账。再次联系对方发现微信已被拉黑,杨某才意识到可能遭遇诈骗,随后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警方初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冒充便民服务类诈骗。骗子利用群众对生活缴费刚需的心理,伪造身份、虚构优惠,通过社交平台广撒网式添加好友,诱导受害人扫码转账,得手后迅速消失。此类“电费打折”骗局作案手法高度相似,往往选择老年人或对电子支付流程不熟悉的群体下手,同时使用非官方支付通道规避监管。
在另一起案件中,南通市民陈某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电费充值优惠”广告后,实际支付16800元,便获得20000元电费充值。正当陈某为享受折扣沾沾自喜时,却被警方告知,这笔20000元电费充值款涉及一起电信诈骗案件,陈某须配合调查并退回不当得利。
“一些从事电信诈骗的团伙出于洗钱需要,在不同平台广泛发布电费充值优惠、电费打折、电费团购等广告。客户下单支付电费后,诈骗团伙将购买者的用电户号、缴费二维码发给另一位电信诈骗受害人,诱导其扫码支付。”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电费充值成功后,低价缴纳电费者的钱就进了骗子的口袋。这样一进一出,骗子将电信诈骗而来的赃款“洗白”,而以优惠价格缴纳电费的群众,无意中成了帮助骗子洗钱的“帮凶”。
国网南通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提醒,电费属于公共事业费用,可通过供电营业厅、官方App、银行代扣等正规渠道缴纳。用户应增强防范意识,切勿轻信“低价充值”“电费返利”等网络宣传,不要向陌生人透露用电户号等个人信息,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和用电安全。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柯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