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新娘”背后的黑色产业:
网店客服给记者发来的银行存单。聊天截图一家店铺客服向记者宣称,医院里的证明资料都能开。 聊天截图11月19日,封面新闻刊发的《湖北男子20多万元娶到“诈骗新娘”》引发广泛关注。“新娘”尹某某用假名字、假身份,6次网购虚假B超报告单、流产手术资料,向多名男子索要彩礼、引产手术费,直至一场婚礼后骗局暴露。
调查中,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发现,国家机关证件、金融票证在电商平台上被肆意伪造、贩卖,并形成黑色产业。记者随机选择一家电商,发现虚假的怀孕B超报告单、引产手术单,以及出生证明、银行存单,甚至病危通知书、死亡证明都有售卖。该电商声称“医院有的都有”“要啥证件都能做”。
当晚,记者将相关线索反馈给淘宝公司所在地的浙江杭州警方。11月20日,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联系记者,称将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事件还原
女子6次网购假B超单
以怀孕为由向多人索要钱财
据封面新闻此前报道,2022年5月,湖北随州男子张磊(化名)在网上认识了女网友小迪,之后发展成网恋关系并同居。当年9月,小迪在微信上发来怀孕B超报告单,以此逼婚。两人分分合合“恋爱”两年,于2024年5月在随州举办婚礼。
在“谈恋爱”的两年里,小迪先后发来两张意外引产手术单和一张怀孕B超报告单。
举行婚礼前,小迪提出了18.8万元彩礼要求,最终协商至14.8万元。筹备婚礼时,张磊按要求购买了近2万元的首饰、租赁了2万元的婚纱。小迪则交给张磊一张46万元银行存款单、一根100克金条、一把奔驰汽车钥匙。
但张磊最终发现,小迪真名为尹某某,提供的户口本、身份证都是假的,陪嫁的金条、银行存单也是假的,奔驰汽车是租的,连见过面的“岳父”“岳母”大舅哥”都是雇人假扮的。
2025年11月17日,尹某某重婚案、诈骗案在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直到此时张磊才知道,尹某某有两段婚史,生育了两个孩子,与现任丈夫至今未离婚。
经调查,从2022年6月开始,尹某某通过淘宝6次购买B超单、引产手术单等资料:2022年6月购买怀孕四周的B超检查单,2022年9月购买怀孕四周的彩超检查单,2022年10月购买怀孕8周的B超检查单,2023年1月购买胎停B超检查单和引产手术同意书,2024年1月初购买怀孕10周的B超检查单和验血孕酮检测单,同月中旬买了怀孕12周的B超检查单。以上资料花费800元,均由网店将PDF文档发给尹某某,尹某某自行打印。
调查发现,尹某某将上述部分资料发给了张磊。此外,在与张磊“恋爱”期间,她同时还以怀孕为由,向另外的“男友”索要钱财。她还曾假装为情所困而轻生,给自己伪造了殡仪馆照片,请他人冒充丈母娘向“前男友”要钱。
记者将上述B超报告单、银行存款单照片发给业内人士,他们均表示看上去很真实,样式和内容没有问题,普通人很难分辨真假。
记者调查
几百元就能买到死亡证明
多家网店称“要啥证有啥证”
针对尹某某多次购买B超单、引产手术单等线索,记者进行了暗访调查。
11月17日晚,记者在淘宝APP上搜索发现,有多家店铺在经营“趣味B超”“B超打印”业务。记者随机选择一家,给客服留言后,对方要求添加QQ好友。
添加QQ好友后,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带有医生签名的B超报告单,价格150元,患者信息、医院信息、胎儿周数由记者提供。
随后,记者又询问是否可以制作出生医学证明。对方表示,出生医学证明比较特殊,需要单独刻章,价格1300元,需要两天时间。为了证明实力,对方给记者发来一张6月23日苏州某医院的出生证明,随后又撤回。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记者提供了一套假信息,包括家长、胎儿信息及生产医院信息。
11月19日,对方发来了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制成的出生医学证明,同时发来“免责声明”:仅供娱乐整蛊,不得用作违法行为。
之后,记者又随机选择了另外5家网店询问,均表示可以买到怀孕B超报告单、病危通知书、银行存款单等。
其中一家网店客服的微信朋友圈显示,该客服是重庆某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经常拍摄打卡和工作照片。她告诉记者,医院相关的报告单、证明,她都可以开。其中,怀孕、流产相关套餐,分为高中低不同套餐,价格从100元到3200元,最贵的套餐包括全套的挂号单、诊断书、血检尿检、费用清单、人流单、术后B超、缴费单。
聊天过程中,该客服曾误以为记者是女性,热心建议“如果是给男朋友看,按我说的填写资料,做5周的”。发现记者是男性后,她态度立即改变,说“你男的问这?做的时候再联系我”。
除了B超报告单、出生证明,有的网店甚至还可以制作银行存款单,并且多家网店客服声称“要啥证有啥证”。随后,记者购买了一张银行存款单,该店客服提醒记者,“千万不要去银行兑换,一般看不出来。”他还给记者发来多张刚刚制作好的银行存款单,存款金额数十万元不等,“一般人做二三十万元就行,金额越高,费用越高,金额太大的我们不敢做。”在其中一家网店,800元就能买到精神诊断报告和死亡证明。
在这些店铺中,仅有一家表示只做娱乐整蛊用的B超报告单。对于涉及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的票证,客服说,“我们不做这些业务,你去问别家。”
19日晚,记者将这些伪造、贩卖国家机关证件、金融票证的线索反馈给淘宝所在地的杭州警方,工作人员表示会跟进处理。不久后,记者接到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的电话,对方要求记者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并表示该局将进行调查处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