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伍少安
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盘兴高铁的建成通车,打通了黔西南州在贵州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能让全省的资源快速流动、优势互补。
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贵州迎来一个好消息:盘兴高铁将于11月28日通车,不仅结束了黔西南州不通高铁的历史,而且标志着贵州各市州行政中心所在地均实现高铁通达,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实现市州中心城市高铁全覆盖的省份。新的交通格局,将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
地理环境和区域位置,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贵州人生活在大山之中,对于“地理经济学”有着深刻感受。“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等俗语在贵州大地流传,表达的是通过交通消除大山阻隔、缩短时空距离,让物流、人流快速通江达海从而赢得发展的朴素理念。
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地理特征,让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对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方来说,商品经过交易就能转化为货币,但贵州得先解决交通问题才能抵达交易环节。贵州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地无三尺平”的地理困局中,书写了“交通经济学”的新诗篇。2014年12月贵州第一条高铁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到今天全省实现“市市通高铁”,用10余年时间完成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奋进历程,用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盘兴高铁打通了黔西南州在贵州高铁网络的“最后一公里”,犹如为黔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一条动力线。从众多游客坐高铁到榕江看“村超”的经验来看,缩短路途时间将为黔西南拓展到更多客源。“唯有此处峰成林”的万峰林、“山水绝唱”的马岭河峡谷、兴义市“一城七景”等知名景点,“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等金字招牌,将借助高铁的便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盘兴高铁的建成,黔西南从“发展末梢”蝶变为“区域枢纽”,“山区变枢纽,出门像串门”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快速交通网还将为黔西南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交通支撑。通过盘兴高铁到贵阳,向东可至长三角地区,也可北上和南下,这相当于扩大了经济发展的“朋友圈”。可以考虑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物流园区等,吸引大数据、大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从旅游、产业、投资等多个维度打开新的发展格局。
2014年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州迈入高铁时代。盘兴高铁通车之后,贵州实现了“市市通高铁”,标志着贵州全面进入高铁时代。盘兴高铁延伸的是全省高铁网,能让全省的资源快速流动、优势互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动力增强的功效,既能扩大贵阳1—2小时经济圈,又能促进贵州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贵州已经把交通困局破解成交通优势,全省各市州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时,要充分发挥高铁在西南地区领先的优势。六盘水市拥有“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城市IP,黔西南州拥有万峰林、万峰湖等世界级景观,盘兴高铁将两地景区串联,就形成了“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滑雪”的全季旅游产品体系,这就是利用高铁优势跨市州整合旅游资源的妙处。
现代化建设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贵州大地的飞鸟不通”的历史面貌,已被“万桥飞架”和高铁纵横的黔中胜景所代替。我们不仅要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突破交通制约而欢呼,更要积极主动把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高铁将分散在各地的资源串珠成链,发挥出强强联合的高铁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激活出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