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蒋菡)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今天召开的“开展全链条抽检 强化全链条监管”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止到今年11月中旬,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完成食品安全抽检570.26万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15.6万批次,不合格率为2.74%;完成风险监测23.44万批次,检出问题样品1.02万批次,风险发现率为4.36%。抽检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滥用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几个方面。
据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介绍,食品安全抽检已经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的各类主体和各种业态。“在生产环节‘抓大不放小’,在经营环节‘求全不漏项’,抽检已经覆盖了39大类食品,覆盖了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农药、兽药、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2066项指标。”孙会川说,他们把“孩子吃的”作为关注的重点,把“有问题的”作为抽检的重点。
孙会川指出,近年来有几类食品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比如肉及肉制品中掺杂其他动物源性物质,有的号称是羊肉卷,其实里面掺了鸭肉;又比如,食用植物油中掺杂其他油脂,有的号称是特级初榨橄榄油,其实里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等。
“要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检测技术是突破口,但是放眼全球,目前各国都还没有研发出比较成熟有效的定量检测方案。”孙会川说,为此,市场监管部门采取“揭榜挂帅”的做法,调度全社会优势的科研力量,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目前,已收到近百项申报材料,有望在检测技术上实现突破。
上一篇:我国已培育劳务品牌近2500个
下一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多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