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吕方鼎 旅顺博物馆供图 图1 图2【晒晒咱的镇馆之宝㉛】
鼎是祭祀用的一种礼器,是商周时期出土数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青铜器。旅顺博物馆珍藏的吕方鼎,记录了30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
吕方鼎的形制为四足方鼎,鼎口矗立着一对立耳,腹壁四角装饰着突起的扉棱。器身之上,纹饰错落有致,上部是精美的凤鸟纹,中间是由云雷纹组合而成的几何纹,下部还环绕着三排乳丁纹。四足之上,是威严庄重的浮雕兽面。
鼎内有43字铭文:“唯五月既死霸,辰在壬戌,王(见图1)于大室。吕延于大室,王赐吕秬三卣、贝卅朋。对扬王休,用作宝(见图2),子子孙孙永用。”这段文字重现了3000多年前的一幕:周穆王元年五月壬戌日,周王在宗庙进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一个叫“吕”的大臣陪同王祭祀。王赏赐吕3壶美酒和30朋贝币,吕感念王的恩德,铸造了铜鼎,希望子孙后世永远传承和铭记。
据考证,铭文中的“(见图1)”字至关重要。旅顺博物馆馆长王振芬告诉记者,“(见图1)”是一种祭祀之礼,举行的时间必须是新王即位之时,也就是新王的元年。铭文中的“既死霸”则是古代月相术语,指二十三日至月末时。因此,吕方鼎被公认为是现存青铜器中同时具备王元年、月、月相、干支日四要素的标准器之一,成为研究其他未知青铜器的一件准确参照物,为研究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关键坐标。
吕方鼎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周穆王后,周朝的礼器制度出现较大变化,在已出土的青铜器中,便不再出现方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博系主任张德良说。
鼎的主人“吕”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学界一般认为,吕方鼎的主人,就是《尚书》中记载,在周穆王时期制定了《吕刑》的人。《吕刑》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对后世中国法律思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吕方鼎不仅是一件精美的青铜艺术品,更是穿越时空的桥梁。它连接着今人与遥远的周穆王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时的礼制、铸造技艺,以及贵族生活的真实片段。
(本报记者 吴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