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通讯员 李 文
山连着山,峁接着峁。在黄土高原的群山里,庄子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存在。这个只有22户人家的小村,不坐拥平畴沃野,不踞交通要塞,距庆阳环县县城近30公里。
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却生活殷实、精神富足,在一年多时间里接连产生了两位“中国好人”:杨清艳,倾尽家财、带领全村筑梦乡村振兴的“铿锵玫瑰”;许改燕,十七年如一日、以柔弱肩膀扛起多难之家的“坚韧磐石”。
带着好奇和疑问,近日,记者踏上庆阳市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的庄子峁,探访小村“双丰收”的精神密码。
密码一:厚道沃土涵育文明风尚
初冬的风漫过庄子峁,黄土高原特有的干冽与质朴扑面而来。庄子峁生态农庄内,家家户户的直播推介搞得火热,羊肉臊子、手工酱油、石碾辣子等特产“飞”出大山,成为城里人餐桌上的香饽饽。
送货、直播、培训……这些天,庄子峁的致富带头人杨清艳忙得不可开交,“我们的特色就是绿色环保、货真价实。”杨清艳说。
拿羊肉来说,环县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蛋白含量高达18.8%;境内苦咸水矿化度高,富含硫化钠和氯化钠等物质……独特的自然禀赋造就了当地羊肉嫩而不膻、瘦而不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特质。
作为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庆阳农业发展成效显著,糜子、谷子、荞麦、燕麦等小杂粮久负盛名,环县更是有“中国小杂粮之乡”之称。
在杨清艳的慧眼和力推下,庄子峁农家饭开张了、卖黄米醋的开播了,石磨面粉小作坊和无公害蔬菜园建成了……庄子峁的名气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
因贡献突出,杨清艳被村民推选为耿塬畔村村委会副主任,并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名单。
“庄子峁当年那么穷,都能变得这么好,我们‘小家’也可以的!”十七年如一日悉心守护“小家”的许改燕说,自己从开朗、热心肠的带头人杨清艳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在悉心照顾好家人的同时,许改燕种地、养羊,和乡亲们一起给庄子峁生态农庄供“货源”,不仅还清了建房的欠款,日子也变得越来越好。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中,她荣获孝老爱亲“中国好人”称号。
一年四季,一峁双星。皇天后土、农耕文明孕育出农业发展的韧劲和张力,也孕育出淌在杨清艳、许改燕血脉里的厚道力量和文明基因。
密码二:政策支持驱动文明深耕
庄子峁是典型的西部干旱地区,产业的单一性、农业的脆弱性表现尤为明显,农民增收不得不另寻出路。
万事起头难。能人杨清艳和村组干部带领大伙先从农庄的环境卫生治理入手。起初乡亲们还有些抵触,随着几户带头落实后,大家感觉环境变好住着很舒服,纷纷投入整改中。
过去,邻里矛盾时有发生,于是村里组建起“村花团队”。一方面宣传推介农产品,另一方面将邻里聚在一起,通过各种活动,有效促进邻里和谐。
群众抱团了,产业就好发展了。这时,庆阳市网络统战工作顺势而来,杨清艳被确定为庆阳市网络统战“村村播”新农人培育工程的带头人,她更是将“村村播”发展成“户户播”。
紧接着,庆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也吹到了庄子峁,支持“五小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农民成为“村播”、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交通部门帮助改善交通条件,文旅部门帮助组织“村晚”,各种研学活动和培训倾斜……承接政策红利的庄子峁成为全市样板,当地群众人均收入也从5年前的不足6000元,发展到如今的逾2.1万元。
生活好了,觉悟高了。各种农产品摆进了“积分超市”,村民杨志熙当起义务“管家”,不仅做向导、讲解,还组织群众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村民杨志太年事已高,把7亩土地无偿提供给农庄做了绿色采摘园……
在杨清艳的倡议下,庄子峁管委会把每月的16日确定为公益日,每逢这一天,全村老少齐动员,家里家外大扫除,家家争着比整洁、比文明。
政策的能量不仅让庄子峁精神焕发,更让村民许改燕的柔肩有了力量。瘫痪的公公、不能自理的婆婆、脑瘫的女儿、患多发性肾结石的丈夫——这个家庭的磨难,常人难以想象。
“这些年,是政府给了我最大的帮助和支持。”许改燕直言。医疗救助、产业补贴、残疾人补贴、低保……政府的帮扶始终“在线”。
政策礼包,激活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让庄子峁的“小打小闹”变得“大有作为”;社会保障,缓冲了厄运的冲击,让个体的孝老爱亲、坚韧不拔有了生根的空间,更为这片土地注入绵长而坚实的温暖力量。
密码三:榜样带动培育文明乡风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
近年来,庆阳市大力开展“榜样带动·典型引领”选树行动,8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4人获“中国好人”称号,46个集体获国家级文明村镇等称号,文明之风盛行庆阳大地。
环县以“善美环州”道德品牌建设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吸引、带动更多人学好人、做好人、帮好人。
杨清艳、许改燕是庆阳市和环县深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杨清艳外向开朗,自掏腰包带动乡亲们共同发展,将庄子峁从闭塞山峁打造成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政府帮是情分,自己干是本分。”许改燕内秀坚韧,17年来不等不靠,无怨无悔地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多难之家,具象诠释了爱的深度。
优秀的人是双向奔赴的。杨清艳创造的“人人向上”的村庄环境,也让许改燕的付出被更多人看见、传颂和敬仰。许改燕的“柔肩撑家”,为庄子峁的善治提供了最温情的道德基石。杨清艳说,许改燕的坚韧给了她力量;许改燕说,杨清艳的无私帮助是她坚持的“阳光”。
一个代表向上的力量,一个代表向善的风尚,她们相互欣赏、相互激励,共同擦亮了庆阳人淳朴厚道、勤劳坚韧的底色,共同书写着践行社会新风尚的“时代答卷”,让“好人”善意和精神滋养百姓心田、滋润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