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想不到,那封发自南极的情怀满满的信,竟成了公关危机的引爆点;但员工们可能也想不到,一句老板“鸡汤”无福消受,长假福利却悄然到账。
11月20日和23日,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两次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自己此前在南极发布全员信被吐槽一事,称“尽管有人骂我‘老登’,我还是要啰嗦几句”“老板也在拼命工作”,明年将选10个左右的基层优秀员工游南极。
有人说,这又是一次“反老登”的胜利。今年以来,精英们屡屡“翻车”,无论是“没有后视镜”的导演还是总戴墨镜的导演,无论是累死公关的餐饮企业家还是教育消费者的水果店老板,形象纷纷大打折扣。“老登”的梗,烧到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以前,作为成功人士,人们最多称他们为“老钱”,怎么短短几个秋,“老钱”纷纷“登登登登”?同样的话放在十年前,员工们可能还真能共情一波老板、重温一下理想信念,甚至什么“狼性文化”“福报文化”,都有众多拥趸。为何如今,“老登”口碑急转直下?直接原因,是员工的权利意识更强了。南极的风吹不灭加班的灯,浩瀚白雪盖不住“内卷”的虚无,老板轻描淡写的南极美景和员工困在工位的方寸生活,老板的激情愿景与员工的前途未卜,一切对比,太过于直接。员工们愈发知道,再好的“鸡汤”,也不如真实的待遇;你可以规划远景,但不能以此为由,把对劳动者价值无限利用合理化。时代的不同,也客观造就了理解鸿沟。
老板们不明白,明明就是“爱拼才会赢”,谁年轻时没拼过?怎么现在的年轻人一谈理想信念,就“幻灭”了呢?青年人则“看透”,“老辈子”的发家故事虽励志,但如今信息如此发达,自己足以看到:那些故事背后的“时代风口”,或许才是隐藏的成功密码。尽管如此,敢于挑战“老登”,终究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如今,年轻人除了上班,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8小时之外也有斜杠事业,事业之外更有生活,再也不必惧怕吃不下老板画的“饼”。承认“老登”的局限,更是企业管理思维在进步。现代企业管理涉及各种指标,有一些是战略的愿景的,但肯定也少不了员工绩效、员工成长等更实在的指标。“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从粗放的家族化管理,到现代化企业管理,企业越大,提高员工企业忠诚度,越不能只靠“鸡汤”,制度优化、保障员工的权益,方是关键。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