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热景生物)
转自:热景生物
心力衰竭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心脏泵血功能不足,导致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传统疗法主要针对症状缓解和神经激素信号通路。但对于分子层面导致的异常则无法控制,如钙处理失调、心肌纤维化、氧化应激和炎症。RNA疗法包含小干扰RNA(siRNA)、反义寡核苷酸(ASO)和信使RNA(mRNA)等,通过直接靶向疾病相关转录本,提供更高的特异性,有望干预心力衰竭的分子信号通路。
尽管RNA疗法在部分心血管疾病中已取得进展,但尚未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管理。
RNA疗法分为两大类:RNA干扰策略和RNA增强策略。这些疗法能干预基因表达链路的早期阶段,比传统药物灵活性更高。
RNA干扰策略
RNAi通过RNA分子降解靶标mRNA或阻止其翻译,从而抑制基因表达。具体类型包括:
• 反义寡核苷酸(ASO):单链合成寡核苷酸,与mRNA结合后可通过核糖核酸酶H(RNAse H)降解mRNA或调控剪接,已用于肌营养不良症和淀粉样变性治疗。
• 小干扰RNA(siRNA):双链RNA分子,通过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降解靶标mRNA,用于基因敲低。
• 微RNA(miRNA):小非编码RNA,通过部分互补序列调控多个基因,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相关。
其他较少使用的类型包括短发夹RNA(shRNA)、单链siRNA(ss-siRNA)和适配体(Aptamers),后者可类似抗体阻断病理相互作用。
RNA增强策略
主要通过合成mRNA增强蛋白表达,例如COVID-19疫苗中的mRNA技术,可用于蛋白替换治疗(如酶缺陷疾病)。其他策略如小激活RNA(sa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仍处于研究早期。mRNA疗法允许患者补充缺失蛋白或沉默有害通路,为心力衰竭提供新途径。
RNA治疗手段的靶点总结
RNA疗法在心力衰竭领域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其作为一种创新工具,有望通过个性化治疗策略、靶向调节特定分子通路以及组合疗法实现协同效应,彻底改变心力衰竭的管理模式。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RNA递送系统,提高靶向性、稳定性和细胞摄取效率,并克服免疫原性问题。
文章转自:沉迷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