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一辆轿车、一架无人机、一台电脑,这套看似简单的装备组合能巡查整条道路的安全状况,智能监测设备还能及时传送地质灾害感知信息……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353国道瑞洪特大桥智慧养护工程集成视频监控、环境感知和无人机巡航等先进技术,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养护网络。
“以往,巡检需要检测人员使用吊篮、缆索或搭建脚手架到达桥墩、桥塔、桥底等关键部位。现在无人机可以替代人员进入这些高风险环境,从根本上保障作业安全。”上饶市余干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梁工程师吴雄介绍,“以前查桥靠经验、靠体力,现在靠数据、靠科技。”
传统巡检往往需要封闭车道、搭建作业平台,不仅影响交通,也需要较高的经济成本。如今,一架无人机仅需十几分钟就能完成以往需要数小时准备的巡检作业。在余干县沙港大桥,江西铜都路桥实验检测部工作人员芦宋明正操作无人机开展智能巡检。在他的熟练操控下,无人机从改装平台慢慢升空,一旁的同事则通过电脑系统查询相关数据。芦宋明介绍,目前使用的无人机机场+皮卡车改装平台,集成车载充电系统、后备电源、液压升降平台及安全防护模块,支持一键式自动巡检功能,无需专业技能也可操作,大幅降低对人工技能的依赖。
智慧系统投用后,不仅提高了日常巡检的效率和精准度,更可在汛期、强风、寒潮等极端天气中实时回传结构数据、提前预警风险,有效增强特大桥的结构韧性与行车安全。每逢节假日车流高峰,无人机可通过高空俯瞰实时监测桥面通行状态,智能研判拥堵点位与事故风险,并通过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引导车流、消除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