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守宫人的烟火记忆
创始人
2025-11-22 02:05:27
0

  北双宝进入故宫工作至今,先后任职于保卫、开放管理、总务三个部门,亲历了故宫的保卫和管理工作。工作之余,他学习专业摄影,走遍了故宫的各个角落,拍下了大量摄影作品。在新书《我在故宫长大》中,北双宝回顾了自己在故宫成长、工作的经历,呈现了一个普通人用人间烟火绘就的故宫年轮。

  □北双宝

故宫是个大公园

  我小的时候,北京城区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东直门、西直门外就是菜地,也没什么游乐设施。平时,大人们除了上下班,就是去东华门外买粮食。我们小孩子更不会跑得太远,不是在27号往北的排房找发小们玩儿,就是上故宫里去到处跑。

  我家离神武门近,所以一般都是从神武门进宫。大门口的警卫人员认识我们,我们打声招呼就可以进去了。

  进宫后,我们一般都是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玩儿。我记得,刘秀彤经常在西三所那院玩儿,她爸爸刘炳森是著名书法家,就在西三所院里工作。钟表修复专家王津都是在图书馆院里玩儿,他爷爷是图书馆馆长,上班就在那。那段时间,我父亲在北门西边的办公区外面值班,就在御花园门口,所以,我进宫后一般都是去御花园疯跑,要不就去东、西六宫,趴着玻璃看里边的珍宝。

  上学前,故宫在我们眼里就是个大公园。那时候,故宫开放的区域很小,只有三大殿、后三宫、东西路和珍宝馆。太和殿里边也可以进去参观,我们两个小朋友曾一起去抱太和殿的一根金漆盘龙大柱,结果都没有抱得过来。我记得有一次去了储秀宫,工作人员领着我们参观,告诉我们那是慈禧居住的地方,她还在那里生下了同治皇帝。我们趴在窗台上,看到室内有一张硕大的床,上面铺了好几层被褥,边上的梳妆台上摆放着精美的首饰。

  珍宝馆也去过几次,那时候还不了解那些珍宝的价值,就觉得它们看起来都很精致。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我去珍宝馆玩儿,从北门进入颐和轩,迎面看到一对象牙,下面是一件象牙席,传说它的主人是雍正皇帝。大殿的西北角,摆放着一件“金嵌珍珠”天球仪,据说是国家一级文物。我就趴在文物柜前,仔细观赏这件天球仪。我看到球体上面布满了珍珠,大小不一,据说代表天上的星星。有的地方珍珠缺失,形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黑洞。后来有一次和修复专家霍海峻聊天,他告诉我,撤展后,这件天球仪就被送到了修复厂,是他亲手把选好的大小珍珠一个个粘到天球仪上的。

  当然,小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还是御花园的堆秀山。这是一座人工假山,由奇形怪状的石块堆砌而成,大多是太湖石。山顶有一座亭子,山脚正面中间的洞门上方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堆秀”二字。我小的时候,堆秀山前面有两个人工喷泉。一到夏天,喷泉就会打开,每天“噗噗”地喷水。水柱能喷到堆秀山的三分之二高,落下的水打湿了周围的假山、栏杆和前面的一小片地面。三伏天来到这里,会感到一片难得的清凉。

  我爱在堆秀山玩儿,一是因为父亲在这儿工作,二是因为故宫的老人们告诉我,堆秀山的假山石里藏着十二生肖,如果仔细找,可以找齐所有十二种动物。但是,他们又说,几乎没有人能把十二种都找齐的。我也问了一些在堆秀山工作了二十余年的人,他们也都说没有人找齐过。

  打那以后,每次路过御花园,我都会下意识地围着堆秀山转一转,摸一摸,试图从那些凹凸的山石中看出某种动物的影子。最好找的是鸡,我很快就找到了,样子惟妙惟肖,不光是头、身体、爪子,连神态都非常像。后来,在几乎搜寻了假山堆上的每块石头后,我又找到了鼠、牛、蛇、马、猪。但找齐了这六种后,就丢下了这件事。

  一直到学习摄影后,我又想起小时候在堆秀山找十二生肖的事,有时间就背着相机去继续搜寻。拍摄中,我又发现了几种重复出现的生肖,比如鼠,发现了两只。在找羊时,脑子里想着山羊的形象,看到一块山石有点像,拍了照片后又觉得不太像,转了一会儿正想放弃回办公室,突然发现山梁上立着一只侧脸的绵羊,头、犄角和一身的毛,都非常形象。

  最难找的是兔子。我围着堆秀山不知转了多少圈,对着山上每一块石头变换不同的角度观察。最后,终于发现它就蹲在半山腰上。就这样,经过了多年的寻找,我终于把十二生肖给找齐了。

在故宫当警卫

  高中毕业后,我就去故宫工作了。开始是干临时工,主要工作是在午门收票。我们每天八点到岗,帮助师傅们打开大门,把栏杆拉好,东面留出五十厘米作为游客入口,西面则是留给游客出故宫的通道。

  那时候,故宫的午门和神武门都可以进出。午门是红色的门票,神武门是蓝色的门票;午门进故宫的人多,出去的相对少一些;神武门进的人少,出去的人多。

  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很多,他们大多是坐着大巴车到故宫,国内的游客则大多是散客。神武门广场是停车场,开放时间停满了旅游大巴。每天八点半一售票,就看见观众从售票处跑过来,在我面前“唰唰”地鱼贯而入。我得一面迅速地从观众手里接过门票,一面清点人数,把没票和试图混入故宫的观众挡回去,让他们去买票。总之,前一个小时非常忙碌。

  成为正式职工后,我白天在午门值班,下午关门后到东牌楼门岗值班。在保卫处,我一共工作了五年。

  在午门上班的这五年里,我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比如说撒切尔夫人访华、英国女王访华,还有拍摄《末代皇帝》。在故宫实地取景拍电影,《末代皇帝》不是唯一一部,但确实是时间最长的一部。

  记忆中,那段时间的故宫到处都是人,三五成群的演员,在各个院子里有的溜达,有的坐着休息,有的穿着古装,有的穿着便装……为了展现晚清朝廷的宏大场面,这部片子动用的群众演员据说多达两万。我们午门的保卫人员,全天都得紧张地检查这些群众演员的证件,同时与他们的对接人联系,有时候忙得中午都没空去吃饭。

  当时的群众演员里有很多解放军,他们一般都是排着队来,在门口整整齐齐地站好了接受检查。相形之下,其他群众演员看上去就散漫一点儿。但是,所有人我们都得挨个儿检查,尤其是那些看着不像演员的人,都得截住问一下。

  后来,我也观看了《末代皇帝》,其中的宏大场景和细腻的刻画让我很受震撼。溥仪的一生,三岁登基,六岁退位,人生的前十九年都以“皇帝”的身份生活在故宫。他人生第一次离开故宫,是被赶出去的,十九岁;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人生的晚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自己买了一张门票,参观了儿时居住过的地方。在他的自传里,我看到他追忆自己儿时在故宫的生活,描述重回故宫的见闻,感叹故宫获得了新生。我很难揣测他的心境,只是对这位一生被历史洪流裹挟的末代皇帝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开放与清场

  很多人都很好奇,故宫为什么要在下午四点半(夏季时间是下午五点)准时清场关门?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关门之后,保卫人员还要对大殿内外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一些需要检查的夹道里面非常昏暗,遇到阴天更是一片漆黑,保卫人员都是打着手电进行检查。夏季五点、冬季四点半之后,太阳就快下山了,如果再耽搁,天黑之后再进行检查,就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所以,游客眼中所看到的故宫背后,有无数工作人员为之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在保卫处工作了五年之后,我调入开放管理处工作。第一个工作地点是养心殿。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从雍正即位到清末的一百九十年里,皇帝都在这里处理政务及就寝。

  那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是这样的:在早上八点后进入顺贞门,陆续开启各个院门,确认院内安全;随后,开启殿门打扫殿内卫生。北京气候干燥,上世纪80年代风沙也大,每天一进殿门,就会看到一片灰蒙蒙,到处都是尘土。等我们把三扇殿门全部打开,殿内就亮堂了很多。然后,负责打扫殿内卫生的同事,先把桌案、宝座上的尘土用鸡毛掸子掸到地上,再用墩布清理干净。与此同时,还会有同事把东、西暖阁外的窗户玻璃擦干净,经过前一天参观,玻璃上通常是布满了观众的手印。等我们打扫完毕,回头再看,会发现地上的金砖泛着亮光。

  八点半时,顺贞门就打开了,一开始,走出来的大多是来自各个宫殿的同事,手提暖瓶去水房打水。这时候,养心殿第一拨上班的同事已经在岗位上了。我们是三人两处岗,上两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从上午十点半到下午一点半,陆续分拨去食堂吃饭(一般是去御马厩车库餐厅)。下午时,再每人站两个小时岗。

  当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证院内和殿内文物的安全。每天有了观众以后,我们就会在院里巡视,不时提醒想要抚摸日晷、水晶石等文物的观众。我刚到养心殿时,岗位上还有一个小方凳,累的时候可以坐下休息,后来,小方凳撤了,每天都要站六个多小时,真是很累。

  养心殿正殿门口都设置着栏杆,观众是站在栏杆外向里头观看。栏杆只有一米二三高,为了安全,殿里头也得有值班人员。我负责殿内外的两处岗,就是殿外站一个小时,殿内站一个小时,进殿后还可以倚靠在小桌子上休息一下腿脚。殿内的人员安全工作更加紧张,随时都要防止有观众翻栏杆进入殿内。

  一天紧张的工作结束了,当故宫广播室开始广播:“故宫五点闭馆(冬天是四点半),现在还有半个小时,请大家抓紧时间参观。”这时,我们相互替换,换下工作服,拿好书包出来准备安全检查。大家各负其责。有一段时间,我负责检查燕禧堂的安全。锁好休息室,进入燕禧堂,检查各处门窗后,再打开后面的小门。我经常看见小门内地面上爬着像蜘蛛一样的小虫子,看着有点麻得慌。在我沿着后夹道向里面走时,不时还会有一两只壁虎受惊后慌忙逃跑。我检查着墙上有没有攀爬过的手印、脚印,如果发现有脚印,就要询问有没有因施工等原因有人员上过房。

  从燕禧堂出来,我们边进行拉网检查,边向御花园撤出,身后一道道宫门就上锁了。

  到御花园后,我们三个小组会分区域一同检查,我当时年轻,被安排爬上养性斋检查二楼廊内的门窗和过道。一般我从南面的假山上到二楼,顺着伸出二楼外的石板,走过“凹”字形的建筑,再从北面的假山下来。一路上要查看门窗有没有被打开或过道里有没有人,然后与同事一起从顺贞门出去,完成一天的工作。

  (本文摘选自《我在故宫长大》,内容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关内容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蓄势发力...
中经记者 孙丽朝 北京 长沙报道11月13日,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
2025-11-22 02:42:07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基金管理人: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
2025-11-22 02:41:34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全文和招募说明书全文...
2025-11-22 02:41:01
“省直机关青年学习汇”活动...
本报讯 (记者 王煜鹏) 11月21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2025-11-22 02:40:24
2026届毕业生秋季校园招...
本报讯 (记者 丁玉梅 实习生 彭星禾) 11月21日,由省教育厅...
2025-11-22 02:35:31
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2025-11-22 02:35:26
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本报讯 (记者 莫昌伟 田得乾) 11月21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
2025-11-22 02:35:22
金融赋能智造跃迁 疏通中...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在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设备...
2025-11-22 02:30:29
绿色“印记”与发展“密码”
冬日的玛沁,寒风虽烈,却挡不住发展的热潮。记者循着草场牛羊的疾蹄声...
2025-11-22 02:30:24

热门资讯

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蓄势发力 ... 中经记者 孙丽朝 北京 长沙报道11月13日,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智能”)研发车...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 基金管理人:银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要提示1、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 银华盛安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全文和招募说明书全文于2025年11月22日在本公司网...
“省直机关青年学习汇”活动举行 本报讯 (记者 王煜鹏) 11月21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清风理韵·江源青语”省直机关...
2026届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 本报讯 (记者 丁玉梅 实习生 彭星禾) 11月21日,由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
如何理解“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扣全面建成...
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本报讯 (记者 莫昌伟 田得乾) 11月21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推...
金融赋能智造跃迁 疏通中国制... 转自:中国经营网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在北京航天科恩实验室设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
绿色“印记”与发展“密码” 冬日的玛沁,寒风虽烈,却挡不住发展的热潮。记者循着草场牛羊的疾蹄声、产业车间的机器声、牧民增收的欢笑...
以创新之光照亮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转自:中国经营网吴婧 文当人形机器人“夸父”护送圣火穿行街巷,金属光泽与圣火交相辉映;当南海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