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玛沁,寒风虽烈,却挡不住发展的热潮。记者循着草场牛羊的疾蹄声、产业车间的机器声、牧民增收的欢笑声,真切感受着这座三江源核心区县城经济发展的脉动。
“生态好了,我们的草场就好,牦牛就长得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这是高原牧民心底最真实的流露。如今的玛沁县,正经历着传统牧业与现代经济的探索磨合。
驱车前往生态畜牧业联合社,沿途是望不到边的禁牧草场。牧民指着健壮的牦牛告诉记者,现在加入联合社,冬天有饲草,防疫有专人管,羊羔成活率高了,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踏实得很。过去分散的合作社抱团后,不仅破解了规模小、销路窄的难题,更守住了“草畜平衡”的底线。
2025年,玛沁县按照“宜牛则牛、宜羊则羊”的原则,加快东、中、西部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努力打造3个万头牦牛养殖核心群、2个万只藏羊养殖基地和2个万亩饲草种植基地。同时,紧抓国家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机遇,以“补短板、强链条、促下沉”为目标,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的辐射能力,创新推行“仓配一体+连锁门店”的连锁化发展模式,推动商品、供应链、服务“三下沉”,有效发挥了在全州的引领带动作用。
生态畜牧业的焕新,让县城里衍生出不少新鲜的商业模式。大学毕业返乡的青年,把牦牛奶做成“果洛奶茶”,凭借高于市场价收购原料,带动周边牧民增收,产品还卖到了北京、上海。而别具一格的“山下咖啡”,借着上海援青的“小店计划”,让高原味道接上了现代大众的消费需求。
高原的暖阳洒在每个奋斗者的脸上,也照亮了玛沁的发展之路。玛沁用实践证明:县域经济的活力,藏在对资源禀赋的深耕里,藏在对民生福祉的坚守中。这片雪山环抱的土地上,生态与经济共生,传统与现代交融,特色产业发展的活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