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的决赛正式开始。据主办方透露,自开赛以来,该赛事视频全网点击量已破百亿次,成为户外经济现象级事件,引发资本市场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荒野求生是户外经济的新兴业态和有益探索,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这项活动的风险性不容忽视,相关规范与标准亟待出炉。
点击破百亿
荒野求生赛事火出圈
10月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位选手集结于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正式参加张家界“七星山杯”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第二季的比赛。
就在此前不久,为期70天的张家界“七星山杯”极限荒野求生挑战赛于9月22日结束,在全网获得超10亿次点击,这在户外圈已是不俗表现。但与之相比,第二季的赛事则是直接火出圈。
张家界七星山景区总经理田健兵告诉记者,据相关部门统计,自开赛至今,本次荒野求生赛事的全网点击量已经突破100亿次。
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新榜也显示,自10月9日至11月25日,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相关短视频在抖音上的累计播放量超过155亿次。
赛事承办方“老六荒野”的创始人龙武告诉记者,此前荒野求生赛事在圈内就挺受关注,这次真正让赛事出圈的是“林北”和“冷美人”两位选手。
新榜数据显示,仅含“林北”标签的视频播放量就有近2.5亿次,仅含“冷美人”标签的视频播放量也超过1亿次。
作为赛事主办方和场地提供方,张家界七星山是2022年1月开始运营的新景区。靠着这一波荒野求生比赛的流量,初出茅庐的七星山“一战成名”。
田健兵告诉记者,自本次赛事举办以来,七星山景区游客人数及各类业态收入同比增加超40%。由于参加决赛的14位选手来自8个省份,该赛事还和各地文旅部门进行了联动宣传。
记者注意到,该项赛事也引发了资本市场关注。11月中旬,受荒野求生赛事影响,三夫户外(002780.SZ)接连两天涨停,公司还于11月17日发布了股票异动公告。此外,A股市场户外板块也一度异动,投资者涌入投资者互动平台,询问上市公司相关布局。
近日,*ST张股(000430.SZ)回复投资者称,七星山荒野求生比赛是七星山景区独立举行的创意活动,但对公司在创新产品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当前张家界旅游市场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游客量、酒店入住率及户外体验项目消费均显著提升,这与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带来的流量红利存在正向关联。
据悉,七星山景区并不隶属于*ST张股旗下运营,但同在张家界景区范围内。
没有突然的爆火
荒野求生“热”背后的逻辑
尽管对赛事出圈倍感兴奋,但龙武认为,任何事情的爆火都是有铺垫的。从四年前组织荒野求生赛事算起,位于七星山的荒野求生比赛已是他组织的第五场荒野求生赛事。
从参赛选手数量的逐渐增加,就能看出赛事热度的变化。龙武告诉记者,“最早那场赛事只有2名选手,第二次是10名选手。七星山第一季荒野求生赛时,就有9000人报名,第二季更是几万人报名,但最终都只能选出100人参赛。”
对于荒野求生比赛的出圈,上海体育大学体育旅游专业负责人林章林认为,随着大众旅游需求从观光打卡向深度参与转变,传统景区依赖门票经济的模式逐渐式微,荒野求生赛事打造的“优质自然景观+极限生存体验”组合,恰好填补了市场空白。
情绪价值也是赛事出圈的重要动力。华东师范大学文化与旅游系主任吴文智认为,故事和体验正成为吸引人们关注景区的新元素。参加这次七星山荒野求生比赛的多是素人选手,每个人都很真实,经历的故事性很强,观众就像追剧一样,获得了替代性满足。
新媒体的传播对于赛事出圈也功不可没。新榜分析师告诉记者,七星山荒野求生比赛的选手之所以能留下诸多名场面,离不开一大群切片师不间断地挖掘和剪辑。相比第一季赛事只有3个剪辑师连轴转,第二季已有近200人参与直播的剪辑和分发。
荒野求生比赛的出圈还被视为近年户外经济热的一个缩影。伴随马拉松热、露营热、徒步热的接连兴起,不少户外品牌迎来爆发式增长,本次荒野求生赛事的唯一赞助商骆驼恰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户外品牌之一。
东方财富证券研报称,截至2025年4月初,我国户外运动人数已突破4亿,即户外运动参与率约30%。参考得物相关报告数据,2020年至2024年中国品牌户外鞋服规模增速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4%,显著快于国际品牌的CAGR9.4%。得物调研显示,运动消费将随运动时间及年龄的增长而提升,96%的户外消费者预计会持续消费,其中27%预计未来将投入更多,推测户外消费市场将拥有强劲而持久的增长动力。
东吴证券研报也指出,当前国内户外行业正处于多重积极因素共同催化增长提速的机遇期,未来五年内行业规模有望翻倍,长期增长空间达3倍以上。
规则先行
荒野求生活动不能“野蛮生长”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已有超10场荒野求生赛事官宣并筹备报名,荒野求生类赛事直播正成为“文旅+户外”的内容新赛道。但是,相关赛事的安全性也引人担忧。
对于本次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的安全保障,龙武告诉记者,七星山景区提供了后勤、医疗、资金等保障,每位选手都配有定位器,每天有专人巡逻2次,确保探访到每位选手。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赛事安全,隔三岔五就来突击检查。
“文旅就怕野蛮生长,对于荒野求生赛事更应抓紧规范。”吴文智表示,一项活动只要被纳入经营活动,就应该有相关标准。蹦极、攀岩、速降等已是如此,荒野求生活动也不例外。比如要明确服务标准、报备和审批体系、责任主体和安全主体,这些将对景区和地方政府的安全培训、安全预案、安全服务提出更多要求,对于参与者也应有必要的培训。
林章林提醒,荒野求生类活动作为新兴的文旅业态,其发展前景既承载着产业创新的希望,也面临着安全、生态与同质化等多重挑战,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平衡商业价值、安全底线与生态责任这三者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下一季的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已在筹备中,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前来与主办方洽谈合作,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网络巨头和运动品牌。
对此,田健兵告诉记者,“后续赛事不会引进太多商业赞助,会保持活动的硬核与纯粹,重点是持续完善荒野求生的赛事规则、评价体系、医疗保障等方面。此外,我们还将打造荒野求生体验营,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把对亲情的眷恋、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意志的磨炼、对粮食的珍惜、对自然的呵护展现出来,更要将张家界的绿水青山和中华文化传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