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结构调整与加盟转型虽推动营收增长,却未能遏制亏损扩大;面对行业竞争与品控挑战,来伊份的破局之路依然漫长。
10月29日,来伊份公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营业收入为28.5亿元,同比上升13.1%;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4262万元变为亏损1.25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7515万元变为亏损1.36亿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822万元,同比下降64.5%;EPS(全面摊薄)为-0.3748元。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9.14亿元,同比上升25.2%;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5755万元变为亏损7466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扣非归母净利润自去年同期亏损6626万元变为亏损7966万元,亏损额进一步扩大;EPS为-0.2232元。
01 增收不增利,转型代价显现
来伊份营收增长与利润下滑并存的现象,折射出公司当前战略调整的代价。公司持续推进的“万家灯火”战略,重心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单店盈利模型优化和加盟推广。
这一转变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直营门店规模的收缩和加盟门店占比的提升。
门店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成本,成为拖累利润的重要因素。直营门店转为加盟模式产生的相关费用,以及公司对低效门店的调整,短期内对业绩形成了压力。
同时,新拓展业务的毛利结构与原有业务存在差异,也对整体盈利水平产生了影响。
公司运营效率的指标也呈现分化态势。一方面,通过加盟模式的推广,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公司整体毛利率面临下行压力。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加盟模式虽然降低了费用,但同时也可能压缩了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营业务创造现金的能力呈现减弱迹象,这为日常运营带来了潜在压力。在转型期,如何平衡业务调整与现金流稳定,成为公司需要面对的课题。
02 深层隐患浮现,前路挑战重重
除了显而易见的业绩压力,来伊份在转型过程中还面临着更多深层次风险。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正不断挤压公司的生存空间。
量贩零食品牌凭借低价和高周转的折扣模式快速渗透市场,这些品牌以远低于传统门店的价格和丰富的SKU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与此同时,业务结构的短板在激烈竞争中被放大。线上业务作为现代零售的重要渠道,恰是来伊份的相对弱项。
其线上渗透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早年错失第三方电商平台红利的决策失误,至今仍在影响业务布局。
更令人担忧的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阴影不时浮现。此前公司曾卷入“带血创可贴”粽子风波,这类事件暴露了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漏洞。
对于依赖品牌信任的零食企业而言,品控风险可能成为加盟扩张过程中的隐性障碍。
此外,公司门店网络规模的变化也值得关注。与曾经的“万店目标”相比,公司目前的门店总数仍有差距。
直营门店作为来伊份的传统优势,近年来陷入持续收缩的困境,而高租金、高人力成本的刚性支出,在消费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成为沉重负担。
来伊份管理层已将加盟转型与效率提升作为破局重心,并推出了加盟商资助计划以支持门店经营。
然而,在休闲零食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关键期,来伊份的转型不仅是自身的生死战,更是传统连锁品牌如何应对行业变革的试验田。公司能否在行业变局中成功突围,仍需市场与时间的检验。
注:本文结合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