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县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就近就业”模式,助力脱贫劳动力稳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巴里坤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等优势产业,成功开辟了一条让脱贫群众“出家门、进厂门”,在家门口实现稳就业、稳增收的有效路径。
11月25日下午,在巴里坤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许桂红正熟练地操作着设备,对本地生产的牛羊肉进行精细分割和包装。
巴里坤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许桂红说:“我就是巴里坤本地的人,之前在家管娃娃,娃上大学去之后,通过人社局招聘会来到农牧投生产车间上班,最知足的就是离家近、方便。每天上下班十几分钟就到家,能照顾到家里。自己能靠着这份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心里特别踏实,既有归属感,也有奔头,比外出打工强太多了。”
2025年成立的农牧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县域农牧业发展的“领头雁”、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旗下控股健坤牧业、优速达供应链、粮油收储3家子公司,内设行政财务、生产加工等7大中心,整合全产业链资源赋能区域农牧业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稳定就业岗位。
巴里坤农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应国说:“我们农牧投集团自2025年2月成立以来,形成了与全产业链发展相匹配的专业化人员体系,现有职工250人,其中巴里坤本地劳动力达到210人,有24个脱贫户,前期我们通过当地政府和人社局对接,严格按照劳动法规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国企,解决本地就业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仅是在招聘工人,更是在为本地培养一支稳定的、现代化的产业工人队伍。”
为确保脱贫劳动力“留得住、干得好”,县人社部门组织牵头,高质高效常态化对接职业院校、专业培训机构,紧扣合作企业岗位要求和技能标准,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针对性提升县域各民族劳动力就业竞争力。累计开展现代煤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覆盖2097人次,让农牧民群众从“传统体力就业者”走向“新时代产业工人”。
巴里坤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发展优势产业,把就业岗位送到群众身边,有效解决了他们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记者又来到新地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在生产车间内,醇厚的椒香弥漫四溢,工人们正忙着筛选、研磨、灌装,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作为巴里坤本土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的代表,“坤牧”辣椒酱凭借三塘湖镇优质辣椒原料,研发出20余种风味产品,通过品牌化运营走出边疆。今年三塘湖镇辣椒喜获丰收,企业订单量大幅增长,计划启动扩产计划,吸纳更多周边群众就业。
花园乡头道河子村村民也色尔·阿吾空说:“我们在这干了十几年了,房子离这也近,每天干8个小时,下班还可以回家喂牛羊,工资每个月3000块钱,还有五险。
也色尔·阿吾空的话,道出了众多脱贫群众的心声。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坤牧”辣椒酱不仅让本地辣椒实现价值跃升,更让不少脱贫劳动力、家庭妇女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产业扎根乡土,就业就在身边。如今,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的“主阵地”。据了解,2025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1481人,完成目标任务1300人的113.9%。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在产业发展中分享红利。让脱贫群众的收入更有保障、生活更有底气。(马照玉 巴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