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中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尽地理与人文的深层联结——我国超五亿人居住在乡村,县域人口占比过半,从县域与村落里,能找到乡村振兴与诗意栖居的答案。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新篇的节点,我们从河北滹沱河畔到广西相公山脚下,看见乡村振兴的活力,也发现乡村美的密码。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农业银行始终扎根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画卷里。
1、滹沱河北岸“换了人间”
太行山东麓的河北正定塔元庄村,有着“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称。看着宽敞的柏油马路、规整的楼房店铺,很难想象,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因土地稀缺、土质较差而发展受限的贫困村。项目办主任赵桂林给出的数字直观展现着这里的活力:年接待游客160多万人、村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集体收入逾3200万元。2019年以来,塔元庄村还拿下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
如今的改变,离不开产业模式的创新。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康养,是这个有着8000多常住人口“超大”村庄的三样“宝贝”。在塔元庄同福智慧农场,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智慧农场集成了鱼菜共生、南果北种等先进技术,不仅是村里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还可以提供农民培训、研学旅游等多样化配套服务。而这,只是塔元庄村与同福集团合作共建的乡村振兴示范园一角。
2020年,塔元庄村与同福集团各控股50%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园,成为转型关键。村集体以固定资产和土地入股,每年保底分红1000万元,村民靠务工、土地流转稳增收。2021年园区营收破3000万元,2023年客流量超10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发展。而这一切,离不开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农行河北石家庄正定支行为同福集团上游4家控股公司办理集团模式供应链业务,累计投放1400万元,还跟进服务由同福集团与塔元庄村合作投资1.6亿元的“福天下养护中心”项目,填补区域养老空白。
塔元庄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赵桂林说,现在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取700元养老金,7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享受免费就餐服务。农民的养老问题,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个“难题”。
2、在阳朔,连垃圾厂都是美的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的诗意穿越千年。今年前三季度,广西桂林接待游客1.37亿人次,接近去年全年游客总数。阳朔作为文旅核心,将“美丽乡村”底色融入山水——乡村之美既在喀斯特峰林的天然禀赋,更在人居环境的洁净,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正是守美的关键。
坐落在阳朔福利镇青鸟村的阳朔深能环保有限公司,是这份美的“隐形守护者”。若非门口标识,很难将这座绿树环绕的园区与“垃圾处理厂”挂钩——无刺鼻异味、无杂乱堆放,透明垃圾池内两台抓斗起重机精准作业。三楼集控室里,焚烧发电全流程数据实时跳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及欧盟排放标准。“我们日均无害化处理1000吨生活垃圾,覆盖阳朔及周边三县一市,彻底终结了‘垃圾围村’‘垃圾入江’的乱象。”公司经营副总常荣介绍,公司以“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的“三高”质量管理模式,实现厂区污水零排放,这座“花园式”环保科技园,让垃圾处理从“脏乱差”民生难题,变为守护乡村美的民生工程。
“垃圾处理看似小事,却是阳朔美丽乡村建设的大事。”常荣直言,阳朔大部分农村人口靠文旅增收,垃圾处理不到位会污染漓江、破坏村容,降低游客体验,最终影响乡村振兴成色。数据最有说服力:自2021年底投产以来,企业累计处理固废垃圾108.45万吨,总发电量4.62亿度,去年一年发电12311.08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72万吨燃煤、减排9.15万吨二氧化碳。“这些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既守住了漓江的清,也守住了村民的饭碗。”
但这个惠及三县一市的项目落地之初步履维艰。“总投资6亿多元,自有资金仅1亿多,多数银行因项目周期长、回报慢不敢放贷。”常荣回忆道。关键时刻,农业银行挺身而出。5.17亿元授信通过广西桂林阳朔支行与深圳分行的银团贷款,精准对接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等需求。“贷款期限18年,匹配回款周期,还叠加农行绿色信贷和广西‘桂惠贷’贴息,利率比普通固贷低,大幅缓解资金压力。”农行广西桂林阳朔支行副行长顾宇莹表示,支持不仅基于与深圳能源的长期合作,更因项目契合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能为周边县域提供可复制的环保样本,与农行服务‘三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高度契合。”
如今,随着乡镇观念转变和企业市场化拓展,两台焚烧炉全年满负荷运转,日处理量稳定在1000吨设计峰值。漓江沿岸村落无随意堆放垃圾,乡村民宿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文旅与生态形成良性循环。常荣表示,这座“高颜值”垃圾厂将持续为阳朔美丽乡村提供更全面的环保支撑,让乡村“洁净美”持续在线。
3、 守护:让美丽乡村的“美”持久生长
费孝通先生曾说,“美好社会”是人类群体生活的核心意念,乡村的美好从来不是千篇一律,也非一蹴而就——它可以是塔元庄村产业兴旺、老有所养的“生活美”,也可以是阳朔山水洁净、文旅繁荣的“生态美”。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美丽乡村,需久久为功。正如深能集团深耕技术守护绿水青山,农业银行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支持从未止步。若塔元庄村是农业银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缩影,阳朔深能环保是护航“生态保护”的典范,漓江西岸的相公山,便是赋能“文旅提质”的生动注脚。
相公山因能俯瞰漓江第一湾全景、坐拥独特喀斯特峰林地貌,成为阳朔文旅“网红打卡地”。早在相公山“出圈”前,赵一骏的父辈便投身当地文旅业。2018年,老赵家想把农家乐升级为特色民宿,却因资金不足犯难。“跑了好几家银行,要么额度不够,要么利率太高,是农行30万元‘民宿贷’解了困。”赵一骏的父亲回忆,这笔贷款审批快、利率低,不仅完成民宿装修,还添置本地特色配套,让民宿从“只提供住宿”升级为“体验乡村生活”,留住了第一批慕名而来的游客。
受父辈启发,大学毕业后的赵一骏在农业银行80万元“文旅产业贷”支持下,在阳朔西街、遇龙河等网红地段开设分店,成立胜道企业管理公司,打造“吃住行游摄”一体化文旅产业链:推出定制化乡村摄影路线,让游客随本地摄影师捕捉漓江晨雾;开发本地食材餐饮套餐,让游客品尝地道阳朔味道;搭建乡村体验工坊,让游客亲手制作桂花糕、漓江水墨画。“阳朔的文旅竞争很激烈,但我不想做同质化生意。”赵一骏说,农业银行的支持让他不用急着赚快钱,而是能沉下心打磨服务,“把乡村的美融入细节,让游客不仅看到山水,还能感受到乡村的温度,这才是美丽乡村该有的样子。”
“十四五”期间,农业银行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提升等领域,推出“和美乡村建设贷”等特色产品,因地制宜搭建“一园区一方案”、“一项目一方案”创新服务模式,让金融服务精准适配乡村发展需求:针对塔元庄产业融合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针对阳朔生态环保落地绿色信贷,针对相公山文旅升级优化“民宿贷”、“文旅产业贷”。截至2025年三季末,农业银行乡村建设领域贷款余额超2.4万亿元。
从滹沱河畔的塔元庄,到漓江边的阳朔,再到相公山下的小小民宿,农业银行的守护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链条:以供应链金融支持产业升级,让乡村“富起来”;以绿色信贷守护生态底线,让乡村“绿起来”;以“民宿贷”、“文旅产业贷”赋能小微主体,让乡村“活起来”。这份守护没有统一标准,只有贴合乡村实际的精准施策。正因如此,不同乡村才能守住自身特色,实现“各美其美”;也正因这份守护持续发力,无数“美的乡村”才能汇聚成“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画卷。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这份对乡村的守护仍在继续。无论是塔元庄的养老中心、阳朔的垃圾处理项目,或是相公山脚下的文旅新业态,都在印证:乡村的诗意栖居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藏在产业兴旺里、生态洁净里、百姓笑容里,更藏在金融对“三农”的精准托举里。每一个被用心守护的乡村,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栖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