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与商业模式:技术平台双轮驱动 高毛利控制器业务收缩埋隐患
仙工智能以机器人控制系统为核心,定位智能机器人开放平台服务商,产品矩阵涵盖机器人控制器(80%+毛利率)、工业机器人(34%-36%毛利率)、软件及配件,覆盖汽车制造、3C电子等20余个行业,服务超1600家客户。其商业模式依赖"技术飞轮"(控制器迭代降低开发门槛)与"平台飞轮"(整合1000+机器人模型及300+零部件)双轮驱动,2024年控制器全球市占率23.6%(销量第一),工业机器人全球排名第八。
但需注意,公司核心竞争力源于高毛利的控制器业务(2024年毛利率81.0%),而该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25.5%降至2024年16.9%,收入规模较2023年下滑13.1%。与此同时,低毛利的机器人销售占比从55.6%升至69.5%,收入结构"重硬件、轻核心"的倾斜或削弱长期盈利能力。
营业收入及变化:机器人销售成增长主力 控制器收入连续两年下滑
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2022-2024年从1.84亿元增至3.3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5.7%;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亿元,同比增长34.4%。但收入结构呈现显著变化:机器人销售收入2024年达2.36亿元(占比69.5%),三年复合增长45.8%;而核心控制器收入在2023年达0.66亿元峰值后,2024年回落至0.57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恢复增长33%,但收入规模仍未回到2023年水平。
| 项目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上半年 |
|---|---|---|---|---|
| 营业收入(亿元) | 1.84 | 2.49 | 3.39 | 1.58 |
| 同比增长 | - | 35.1% | 36.3% | 34.4% |
| 机器人收入(亿元) | 1.03 | 1.49 | 2.36 | 1.09 |
| 控制器收入(亿元) | 0.47 | 0.66 | 0.57 | 0.29 |
收入增长过度依赖机器人销售,而该业务毛利率仅为控制器的43%(36% vs 81%),可能导致整体盈利水平被拉低。2024年控制器收入下滑13.1%,主要因低毛利款型(如SRC-880系列)销量占比上升,反映公司或为抢占市场份额牺牲高毛利产品销售。
净利润及变化:连续四年亏损扩大 2025上半年净亏损超去年全年
公司持续亏损且2025年上半年亏损幅度加剧。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0.32亿元、0.48亿元、0.4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剔除股份支付)从0.31亿元收窄至0.11亿元,看似亏损收窄,但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骤增至0.51亿元,同比扩大19.6%,经调整净亏损0.22亿元,同比扩大23.6%,已超2024年全年净亏损规模。
| 项目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上半年 |
|---|---|---|---|---|
| 净亏损(亿元) | -0.32 | -0.48 | -0.42 | -0.51 |
| 经调整净亏损(亿元) | -0.31 | -0.21 | -0.11 | -0.22 |
| 净亏损率 | -17.5% | -19.2% | -12.5% | -32.1% |
亏损扩大主因研发投入与行政开支激增: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42亿元(同比+40%),行政开支0.31亿元(同比+52%),两者合计占营收比例达46.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累计亏损已超1.7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等价物仅1.62亿元,若IPO募资不及预期,现金流恐难支撑1年运营。
毛利率及变化:配件业务毛利率三年波动超20个百分点 供应链成本失控风险显现
公司综合毛利率维持45%以上,但产品结构分化显著:控制器(81.0%-85.2%)与软件(83.7%-88.1%)毛利率超80%,机器人(34%-36%)毛利率稳定,而配件业务毛利率波动剧烈,2023年低至7.5%,2024年骤升至24.5%,2025年上半年又降至12.5%,三年间波动幅度达20个百分点,反映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薄弱。
| 产品 | 2022年毛利率 | 2023年毛利率 | 2024年毛利率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 |
|---|---|---|---|---|
| 机器人 | 36.1% | 34.1% | 36.1% | 36.0% |
| 控制器 | 81.6% | 85.2% | 81.0% | 80.5% |
| 软件 | 83.7% | 85.9% | 87.8% | 88.1% |
| 配件 | 10.2% | 7.5% | 24.5% | 12.5% |
| 综合毛利率 | 46.8% | 49.2% | 45.9% | 45.4% |
配件业务毛利率剧烈波动或与核心零部件采购价格不稳定有关。招股书披露,激光雷达等关键部件2022-2024年价格下降超30%,但公司未能同步转化为成本优势,反而出现毛利率"过山车",显示供应链议价能力不足。随着机器人销售占比提升(低毛利业务),叠加配件成本波动,综合毛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行风险。
财务挑战:应收款周转天数激增43% 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公司面临三重财务压力:一是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的81天激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6天,增幅43%,2025年上半年末应收款达1.05亿元,占同期营收66.5%,资金回笼效率显著恶化;二是存货减值损失扩大,2024年达4924万元(占营收14.5%),2025年上半年已达5126万元;三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净流出0.5亿元、0.25亿元、0.31亿元,依赖融资"输血"维持运营。
| 指标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上半年 |
|---|---|---|---|---|
| 贸易应收款(亿元) | 0.37 | 0.54 | 1.09 | 1.05 |
| 周转天数 | 48天 | 61天 | 81天 | 116天 |
| 存货减值损失(万元) | 1164 | 2286 | 4924 | 5126 |
| 经营现金流净额(亿元) | -0.50 | 0.12 | -0.25 | -0.31 |
应收款周转天数激增与客户结构变化相关。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3年7.3%升至10.4%,该汽车行业客户账期较长,导致整体回款效率下降。若下游行业出现周期性波动,大额应收款或面临坏账风险,2025年上半年应收款减值准备已达680.9万元,较2024年末激增111.6%。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大客户依赖度上升 供应链外包风险高企
客户集中度虽从2022年五大客户占比48%降至2024年18.6%,但单一客户依赖度上升:2024年最大客户收入占比10.4%(2023年仅7.3%),主要因某汽车行业客户采购量激增。该客户所在行业周期性强,若未来订单收缩,将直接影响营收稳定性。
供应商方面,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38.7%,最大供应商占比15.8%,且生产环节100%外包。核心零部件如芯片、传感器依赖外部供应,尽管公司声称适配300+零部件类型,但关键部件价格波动仍对毛利率构成压力。更值得警惕的是,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达287天(2022年仅216天),显示供应商交货周期拉长,或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
实控人与关联交易:控股股东持股超52% 历史股权转让存税务瑕疵
实控人赵越通过直接持股(17.05%)及5家持股平台(35.84%)合计控制52.89%投票权,控制权高度集中。历史上,公司联合创始人股权转让存在个人所得税少缴问题,相关股东2025年5月才补缴税款及滞纳金269万元,暴露早期合规管理漏洞。
关联交易方面,2023年3月公司以94.5万元收购控股股东控制的仙珏智能100%股权,交易价格公允性未充分披露;2025年6月末应收关联方款项394万元,直至8月底才结清,存在资金占用嫌疑。控制权集中叠加关联交易历史瑕疵,或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独立性的担忧。
风险因素:技术迭代与贸易政策双重挤压 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技术迭代风险:研发投入高但转化效率低
公司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21%-25.6%(行业平均15%-20%),但核心控制器收入却下滑13.1%,反映研发转化效率不足。行业技术迭代周期仅6-12个月,若未能持续推出高毛利新产品,现有控制器市占率(2024年23.6%)恐被竞争对手侵蚀。
国际贸易政策风险:受限零部件采购与历史违规记录
公司部分零部件采购受美国EAR限制,2022年曾违规向BIS清单实体出售ECCN 5A992.z类别产品,虽已整改但仍存潜在处罚风险。2022年还向白俄罗斯未受制裁客户销售产品,2024年才终止交易,合规管理能力待考。
持续亏损与现金流风险:现金消耗率翻倍
2025年上半年现金消耗率达590万元/月(2024年为270万元/月),按此速度,现有1.62亿元现金仅能支撑约27个月。若IPO募资未能及时到位,公司将面临流动性危机。
总结:高增长难掩盈利隐忧 IPO募资或成"救命钱"
仙工智能凭借控制器技术优势实现营收高速增长(3年复合增35.7%),但背后隐藏多重风险:收入结构向低毛利机器人业务倾斜、应收款周转天数激增43%、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19.6%、供应链成本波动剧烈。控股股东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与历史合规瑕疵,进一步加剧投资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IPO募资用途(70%拟用于研发及产能建设)能否改善盈利结构,以及海外市场拓展能否对冲国内竞争压力。若无法扭转亏损趋势、改善现金流,仙工智能恐沦为"烧钱换增长"的典型,其估值逻辑将面临严峻考验。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