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连环伤人案震惊全城。高中生田野走进派出所自首:“我就是凶手。”案件真相究竟如何?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芒果TV、湖北联影创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未成年人检察题材微短剧《少年田野》,以每集15分钟共计30集的紧凑节奏,讲述了高中生田野等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惘与救赎,以悬念迭起的情节展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中的检察温情与社会责任。自今年10月13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步上线以来,该剧累计播放量突破3.3亿,CVB平均排名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二,CSM全国网平均排名同时段省级卫视第一,全网话题量超6亿,连续登顶多个权威榜单。
11月1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微短剧《少年田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最高检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最高检影视中心,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与专家学者、主创人员、制作播出机构代表及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少年田野》的创作历程与成功实践,共同探讨其对微短剧创作的启示意义。
聚焦痛点
未成年人犯罪与成长困境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与成长困境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少年田野》直面未成年人犯罪这一特殊主题,通过深入挖掘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复杂成因,以独特视角为深入剖析相关社会问题提供了生动样本。
该剧的主角田野,是一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高中生。研讨会上,《少年田野》导演曹涌深有感触地说:“通过田野的角色塑造,我们观察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是有很多想法的,田野的沉默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我们希望打造一束温暖的光,照亮这些孩子容易被忽略的角落。”编剧刘妮补充道:“这些年我关注到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新闻,令人倍感唏嘘。我在查看了海量的案件和新闻后,确立了本剧的故事框架和核心矛盾,即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挽救与自救,也就有了剧中核心人物田野这个‘怪小孩’的诞生。”
最高检影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基于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要求和“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希望引导公众透过案件表象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进而引发公众对青少年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思考。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总经理周裘认为,该剧描绘了少年成长困境、原生家庭创伤与司法救赎的复杂路径,着力展现沉重土壤中顽强生长的善意与希望。湖北联影创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念提出,选取这一社会议题,是希望深入挖掘青少年群体背后的家庭影响和心理困境,引发观众思考与共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王贞会从法律研究角度指出,《少年田野》不止于剧情悬疑,更通过检察机关精细办案履职,集中呈现当前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法等,从权利保障、犯罪预防、家庭责任等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治理及相关法治宣传作出规范。《少年田野》以微短剧的形式聚焦未成年人犯罪与成长困境,在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唤起了深刻思考。
直面挑战
找准法治与文艺契合点
在多元共生的影视创作中,法治题材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始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少年田野》精准地找到了法治与文艺的契合点。湖北省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舒欣表达了对这部剧的感受:“《少年田野》摆脱了传统法治题材作品简单化、概念化的说教模式,巧妙运用强情节设置,如田野到公安局自首、优等生宋明月神秘失踪等,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充分展现微短剧高潮前置、冲突前移的叙事特点。”
专业严谨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创作团队邀请一线未检检察官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参考湖北检察机关办理的真实案件,确保剧情合情合理,从法律程序到案件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剧中检察官陈峰的形象塑造尤为出色,他不仅要面对社会舆论压力和个人情感冲击,还要在职业身份与拯救罪错未成年人的冲突间寻求平衡,这正是一线检察官的真实写照。对主角田野这一角色,创作团队没有简单将其塑造成“单纯无辜的未成年受害者”,而是通过剧情展现田野在感恩、恐惧、绝望和渴望救赎间的复杂心绪,以艺术感染力实现“寓教于剧,普法于剧”的初衷。
制作团队在场景设计、光影运用、细节把控等方面也进行了严谨细致的思考,力图让微短剧也能达到电影质感的呈现。据蒋念介绍,全剧在湖北省武汉市实地拍摄,团队走遍了武汉的大街小巷,精心选取120处拍摄地点,全剧组100余人历时一个月只为完美呈现每一帧画面。在艺术表达上,团队在多个场景中设置窗户或门,象征着“即便身处阴暗,希望也始终存在”。
在叙事节奏方面,《少年田野》也有大胆探索。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认为:“叙事节奏如同生命的呼吸,在一张一弛中形成独特审美效果。这部剧考虑到了微短剧受众的接受情况,利用微短剧点对点、从转折点到转折点的叙事特点,省略过程性桥段、加速叙事情节、提升叙事动力。这种创作尝试不仅呼应了微短剧强话题牵引的创作特点,还尝试将商业属性与社会主流价值融合在一部剧中清晰呈现,难能可贵。”
《少年田野》的成功,为法治题材影视作品兼顾专业性与观赏性提供了生动范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冷凇认为:“这部剧印证了微短剧赛道的核心价值——在题材上不应止于猎奇和穿越等内容,更应深度触碰社会问题和与己相关的情绪共识共鸣。”
探索新域
蓬勃市场中的检察题材创新实践
《少年田野》市场表现亮眼,并先后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学法”首批推荐剧目名单、2024—2025年“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节目名单等,其内容品质和社会价值获得主流层面认可。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截至2025年7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96亿。在爆火的市场簇拥中,微短剧的方向在哪里?检察题材等法治微短剧将走向何方?研讨会上,多位发言人对此进行了探讨,并一致认为,在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少年田野》发挥了独特作用。王贞会指出,从贴近青少年身边的故事入手,通过法治微短剧这种快速便捷的网络传播方式,能更好地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和预防犯罪的作用。冷凇表示:“剧中没有天生的坏人,只有被环境所困的迷途少年,他们处于边缘地带,拉一把就能让他们回归正途,推一把则可能让他们走向深渊。检察官的形象展现了司法理性和人文关怀的平衡,体现了新时代法治文艺创作应有的专业深度和情感温度。”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对《少年田野》不盲目追求流量、以微短剧新形式承担思想价值、以敏感题材唤醒公众警觉的创作自觉表示充分肯定。在他看来,《少年田野》对于净化微短剧市场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谈到,曾有人调侃,在过去短短的一年里,微短剧中有5000名“霸总”被“下药”,3000名女主走错房间。《少年田野》聚焦未成年人保护这类现实题材,让微短剧回归了现实。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郭长虹认为,作为文艺创作者,创新是生命,社会使命和社会责任是基本立场。对于微短剧来讲,《少年田野》的尝试带来了更多思考,今后要发掘更多的无限可能。
如何将普法题材进一步推向市场?最高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到如今的微短剧《少年田野》,多部法治剧集都获得了理想的播出效果。未来,希望能够继续深化与湖南卫视、芒果TV等平台的合作,在新起点上,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