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通衢启新程,川北门户绽芳华。
5年来,广元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牢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十四五”擘画的壮美蓝图正变为美好现实。
“十四五”期间,广元市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连续跨过3个百亿元台阶,成功纳入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布局,全国首个进口再生铝原料检验监管模式优化试点落地,剑门关景区“背诵《蜀道难》奖景区门票”活动持续火爆,蜀道古柏保护经验在全国推广,获评全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爱·圆梦”项目资助7300余名家庭困难大学生……
蜀道畅达枢纽城市加速崛起
一个地方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做足自身优势文章。被誉为“川北门户”“蜀道咽喉”的广元,通道优势是其最大的优势。广元加速推进通道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努力实现“流量”变“留量”、赋能经济发展“增量”。
11月26日,3艘千吨级集散两用船舶正式交付广元港集团,广元港船舶运力进一步提升。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广元建设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广元扛牢战略定位与使命,放大通道优势,做好通道文章,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获评全国物流发展创新城市。
成绵苍巴高速广元段、广平高速等建成通车,近20条航线联通全国,广元港开港运行,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全省第二个铁路运输类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成投运。“公铁水空管”五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越织越密,一座“流动”的城市跃然眼前。
中国西部(广元)铝锭贸易中心挂牌运营,累计交易量达150万吨、交易额超310亿元。全省首个铝期货指定交割库、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西部(广元)交易专区、川陕甘国际木材贸易中心建成运营,铝锭、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在此仓储、集散、分拨、加工。
2025年上半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6%,深化现代物流“物畅其流、降本增效”改革工作成功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创新设立广元国际铁路港,组建广元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传化物流、蜀道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纷纷布局,京东物流正加速抢滩。全市A级物流企业增加至17家,供应链物流行业相关注册企业已超过860家。
开放合作呈现新格局,连续两年举办物流产业发展大会,加快建设川疆经济协作先行区,深化杭广东西部协作,与陇南市、哈密市等合作成效明显。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培育形成国际物流通道8条,连接境外城市20余个,累计开行国际班列、高铁快运超500列,“买全球、卖全球”在广元成为现实。2024年外贸进出口额较“十三五”末翻了三番。
交通枢纽优势红利持续释放。5年来,广元经济运行态势回升向好,多项经济指标实现晋位、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这已是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8个季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产业集聚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11月21日,2025川陕甘渝(广元)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全国进口再生铝原料检验监管模式优化试点启动,《川陕甘渝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倡议书》发布,一大批铝基新材料产业项目签约,“百企千亿”中国绿色铝都建设按下“加速键”。
物畅其流,业随之兴。5年来,广元充分发挥物流通道优势,发展铝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加快打造川陕甘渝铝交易、加工、物流中心,产业链条不断补齐延伸,规模不断壮大,汇聚起中孚实业等铝企业100余家,铝基新材料产业年产值连续3年保持30%以上增长,今年有望突破5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6倍。广元被列为全国高性能工业铝材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绿电铝核心生产基地,铝基新材料产业成功创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元不缺资源,更不缺好资源,可供工业采用矿产达30多种。5年来,广元依托7亿吨石英砂、7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等优势资源,从无到有突破性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规划高纯石英砂、硅能源材料、玻璃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建设,通威绿色基材(广元)项目一期建成投产,集聚规上企业近30家。今年前三季度,硅基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65%。
能源化工产业势头强劲,旺苍嘉川化工园区获批省级化工园区,国内最大容量的用户侧储能项目——四川广元中孚、林丰107.12MW/ 428.48MWh用户侧锂电新型储能项目竣工投用,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并网发电,中煤广元煤电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并网发电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翻番。
好山好水育好品,茶叶、猕猴桃、核桃、肉牛羊、土鸡等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四县三区全部创建为国家或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目前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居全省第二,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累计达200户,获评中国食品产业名城、中国特色天然饮用水之乡,“广元味道”加速出圈。
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加快打造翠云廊—剑门关世界级文旅地标,广元女儿节、古蜀道徒步游、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分站赛等活动精彩出圈,入选全国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名单,连续6年入选中国康养可持续发展20强市。近3年,广元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年均增速为65.55%,游客总花费年均增速为60.99%。剑门蜀道、唐家河、广元女儿节等超级IP,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加速迈向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广元样的国际旅游城市。
特色农业量质齐升,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高标准农田209万余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60万吨左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获评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监管创新先行区,绿色有机已成为广元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广供成都”“广供杭州”销售额累计突破30亿元。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市。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广元“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其他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全市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首次于今年前三季度突破千亿元大关,尤其是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环境优化魅力之城跃升焕新
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拟命名名单,广元市剑阁县入选。
这正是广元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生动缩影。5年来,广元坚决筑牢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五大标志性”战役,空气优良天数率常年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I类,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试点,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70平方公里,“两江四岸”的12公里岸线品质全面提升,改造老旧小区713个、绿地30万平方米、“口袋公园”58个,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35.17平方公里,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国内首批试点城市。推广“安全隐患随手拍”,建成县乡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十四五”期间每年入选中国最安全城市。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创新构建“1+5”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建立“一对一”专班服务,每个季度召开企业家恳谈会,每四个月开展市场主体“背靠背”满意度监测,建立“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专窗,成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用精准服务化解企业“急难愁盼”。入选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
有一种生活叫“广元”。广元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假日选项,亦是越来越多企业家的优先选择。
民生向暖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5年来,广元实施民生实事项目近200件,投入资金超230亿元,覆盖城乡宜居、养老育幼、文体惠民、教育助学、就业创业等方面。
一张张“民生清单”转化成群众可见可感的“幸福账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川陕甘区域教育中心加快建设,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0%,适龄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突破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4.53%,高考本科上线连续13年保持万人以上,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
就业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在全省率先开展劳务专合社社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成功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十四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超17万人。
医疗升级建设加速推进,广元市中心医院获批建设四川省儿童、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脑心联盟区域分中心落户广元,省级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事项增至222项,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成率达100%,实现健康县(区)全覆盖。
创新推进农村困难老年人集中供养,新改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38个。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会牵头、机构补贴”普惠托育补助模式,建成城乡社区儿童之家1400个,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一老一小”生活更有保障。
回望“十四五”,广元以“不服输、敢争先”的精气神,以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经济提质增效、产业集群成势、环境持续向好、民生普惠暖心的满意答卷。“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蓄势待发的广元将一以贯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