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上,中青年人打球锻炼、缓解压力;球场边,老年人闲谈小憩,孩童嬉戏玩耍……11月26日19时许,南宁恒大名都小区前的口袋公园里欢声笑语。市民张女士在一个利落的扣杀后开心不已,她经常和朋友晚上来打气排球。“这里氛围好,也安全,大家都特别喜欢。”张女士说。
不久前,这片900多平方米的空地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存在安全隐患,社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环境的改变,得益于社区空间“微改造”,这也是前进社区积极推动城市文明提升、回应民生关切的生动写照。
今年年初,前进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居民代表,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召开居民座谈会广泛收集民意。在充分听取居民希望增设健身场地、儿童活动设施并安装夜间照明设备的建议后,一个闲置空地变身口袋公园的“金点子”应运而生。
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前进社区认真落实,全程跟踪。在规划设计阶段,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收集居民对健身器材、休憩长椅、夜间照明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并考虑纳入规划方案。在项目施工期间,工作人员定期巡查,紧盯工程进度与建设质量,积极协调解决施工噪声、扬尘污染等问题,尽力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今年5月,这个承载着居民期盼的口袋公园开放,许多居民成为这里的“常客”。“晚上这里亮堂堂的,大家都来这里运动,身体越来越好,邻里关系也更亲近。”居民吴精贝说。
民生实事既要“办得好”,也要“管得久”。为确保口袋公园长效运营,前进社区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构建起“社区引导、居民参与、共建共管”的模式,组织志愿者进行文明劝导,设立线上线下意见征集平台,引导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守护者”,形成“爱园护园”温暖氛围。
从昔日脏乱闲置的“烦心荒地”到如今灯火通明的“欢心乐园”,这一华丽转身是社区空间的有效更新,也是邻里关系升温、社区文明程度提升的缩影。
“下一步,前进社区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提升社区公共空间服务品质上下功夫,以家门口的‘微改造’撬动社区的‘大文明’,为居民的幸福生活添砖加瓦。”前进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晓丽说。
本报记者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