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加速构建的新形势下,沧州高新区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立足膜产业基础与京津毗邻的资源优势,创新推出“中试+”招商模式,推动区域招商从“政策比拼”向“生态竞争”转型,为打造“中国膜谷”按下发展“加速键”。
锚定技术核心,“中试+研发”筑牢创新根基。高新区联合天津工业大学共建河北省膜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国内唯一的先进分离膜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度承接高校科研成果。通过强化研发投入,省自然科学基金占比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引进国家级人才7名、专家团队25个,集聚硕博人才超百人,累计申请专利37项,发布技术成果180余项,以硬核科研实力构建起项目招引的“强磁场”。
破解转化难题,“中试+全链条”激活发展动能。在孵化环节,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打造“中试+放大+量产”三级跳模式,建成3万平方米中试厂房、1200亩产业化基地,配套27个标准实验室及多条中试线,成功转化京津中试项目14个,形成多元产品矩阵。场景应用上,推行“项目经理人”制度精准匹配资源,多项技术成果成功落地企业项目,荣膺京津冀创新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奖。资本支持方面,设立45亿元产业基金,其中3亿元膜基金为全国首支膜材料科创基金,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夯实承载基础,“中试+平台园区”完善产业生态。获批4800万元专项债建设检测验证与交易展示平台,前者配备28台高端设备提供专业认证服务,后者引进83家知名品牌,打造京津冀最大膜应用交易市场。投资1.77亿元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京津冀中试基地与膜废水处理中心,吸引中科润蓝、江苏拓邦等行业龙头落户,构建起“膜材料、膜装备、膜工程、膜应用”完整产业链。
历经三年深耕,沧州高新区膜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总投资达23.6亿元。“高新区将持续深化‘中试+生态’招商模式,以更完善的服务、更开放的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让‘中国膜谷’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书写产业转型升级的精彩答卷。”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办公室主任回艳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