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窗外的灯火渐次熄灭,白日的喧嚣沉入夜色。街道恰似倦怠的河流缓缓静止,霓虹灯在薄雾中泛着朦胧的光。这座城市即将安眠,却有一群人刚刚醒来。他们用清醒守护着梦境,用坚守温暖着长夜。
老陈的夜班公交车是这座城市流动的驿站。车厢里总是很安静,偶尔有零星的乘客上下。刚下班的便利店员靠着车窗小憩,赶火车的旅人紧抱着行李,几个年轻人低声说着今天的趣事。老陈稳稳把着方向盘,目光掠过那个磨得发亮的皮质档把头,平静地注视着前方。这趟环线他走了12年,从星河渐垂到晨光微露,他熟悉这座城市每个时辰的模样。他说最深情的时刻,是看着乘客下车时放松的背影,老陈知道,自己的方向盘丈量着别人的归途。
街角的便利店永远亮着灯,小林在货架间轻轻整理着商品。凌晨3点是最安静的时候,她能听见冰柜轻微的嗡鸣。穿制服的保安会来买杯咖啡,代驾师傅习惯要一个汉堡,偶尔会有晚归的上班族站在关东煮的锅前发会呆。小林总会多舀一勺热汤,什么也不多问。这方寸天地是许多夜归人的“避风港”,而她就是那盏始终亮着的灯。
更远的地方,还有更多这样的守夜人。电网调度室里,技术人员紧盯着闪烁的屏幕,时而低声与话筒另一端确认数据,确保光的“河流”不会中断;医院急诊室,护士的脚步在走廊响起有节奏的回声,她俯身为病人掖好被角,动作轻得宛若夜色本身;印刷车间,油墨的清香随着滚筒转动弥漫开来,老师傅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目光紧跟着滚筒上未干的字迹。他们互不相识,却共同编织着城市夜晚的脉络。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让沉睡的城市保持着温度。
我们常常忽略这些深夜的身影,就像忽略呼吸般自然。直到某个加班的深夜,直到急需帮助的时刻,那辆准时到站的公交、那家亮着灯的店铺,才显得如此珍贵。他们的夜晚,成全了我们的清晨。这种奉献不需要掌声,却值得最深的敬意。
或许没有人会提及这些守夜人的名字,但这座城市记得,是无数个他们,用不眠的夜晚,守护了千万个安然的梦。他们不需要鲜花环绕,只需要我们路过时一个理解的眼神。此刻,多数人已沉入温暖的被窝,不妨在心里,为他们留一盏小小的灯。
□叶艳霞
下一篇:凝聚民族力量的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