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业起步于1997年建馆伊始,依托三星堆文物等资源,经过28年的发展,目前已构建起文创开发、品牌营销、IP授权等核心产业链。图为游客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内的文创商店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
邵鹏璐
近日,商务部、财政部公示了50个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名单,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全国多个省会与区域中心城市,并明确中央财政将按城市规模提供最高4亿元的资金支持,试点为期两年。这一政策不仅是当前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更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推动城市消费生态从规模扩张向能级提升的系统性布局。
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全部入选,体现了资源向人口基数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超大特大城市倾斜,以强化其示范效应。而唐山、芜湖、襄阳等非省会城市的纳入,则显示出多层次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政策力求在推动核心城市创新的同时,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式上,政策采取了分层补助机制,提出超大特大城市可获得4亿元,大城市3亿元,其他城市2亿元,并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分批次拨付剩余资金,这既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发展实际,也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推动政策落到实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资金使用范围有明确限定,重点支持消费软环境的创新,禁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投入,确保资源真正流向消费生态的提质扩容。
政策聚焦的三大创新维度,更是直指当前消费市场关键环节。其一,支持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打造首发中心与集聚区,吸引高能级首店、旗舰店入驻,推动国内外品牌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将“首店经济”从单点引进升级为生态化运营,提升城市商业活力与品牌集聚效应。其二,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鼓励商圈、文旅集聚区、旧工业厂区等转型为融合文化、体育、艺术、社交等功能的复合空间,推动重点赛事和演出“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发展夜间经济,打破传统消费时空限制,以“消费+”模式提升体验附加值。其三,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围绕本地特色文化、国潮IP、老字号等资源打造一批综合性消费场景,既有助于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是文化自信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此次试点影响不只是短期消费刺激,更具有多重长期效应。一方面,培育高品质、个性化、沉浸式消费供给,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差异化需求激活潜在消费意愿;另一方面,以创新实践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如夜间经济、外贸优品展销、文旅融合等,可为城市经济注入新动能。更重要的是,政策覆盖零售、餐饮、文旅、体育、健康等多个生活性服务业,预计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吸纳器”的作用,实现拉动消费与促进就业的双向赋能。
当然,政策落地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各城市或需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文化特色开展差异化探索,规避同质化竞争。同时,警惕“重硬件轻运营”的偏向,消费场景创新需要专业的经营主体参与,可鼓励社会资本与专业机构共同参与投入。此外,消费创新还需与城市治理协同推进,如发展夜间经济需配套交通、安全等公共服务,IP开发需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将政策、市场与治理形成闭环,或利于试点成果实现可持续、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