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陈楠
尘土飞扬的露天矿场中,重型自卸卡车轰鸣不息,近百吨矿石在极端环境中持续运转。在这里,一条看似普通的轮胎,却是维系矿山高效运转与生产安全的“生命线”。
过去,这一关键领域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如今,海安橡胶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海安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全钢巨胎制造企业,已成功打破技术壁垒,并且能够实现全规格产品大规模量产,推动进口替代,牢牢守护中国矿山“车轮上的安全”。
随着公司11月25日登陆A股,海安集团正迎来全新发展篇章。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服务矿业安全生产为核心,持续构建产品与服务的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全钢巨胎领军企业。
海安集团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涵盖巨型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矿用轮胎运营管理。
不同于一般的轮胎,全钢巨胎产品体积庞大(最大外直径逾4米),重量惊人(最高可达6吨),且常年服役于高强度、极端恶劣的矿场环境,对产品的耐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
正因如此,全球范围内具备全规格产品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市场长期被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国际轮胎巨头企业所垄断,三大巨头占据全球80%以上份额。
海安集团是其中少有的“破局者”。根据华金证券近期研报,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并量产从49英寸到63英寸的全系列规格的全钢巨胎产品,是继米其林和普利司通之后全球第三家具备全规格全钢巨胎产品量产能力的轮胎制造商;并依托产品可靠性强、一致性好、性价比高等优势,陆续为国内外上百个矿山提供了全钢巨胎产品或服务,逐步打破了由国际三大品牌长期垄断的国内市场格局,实现了全钢巨胎的进口替代。
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全钢巨胎领域实现了自主可控,更对我国矿山产业的供应链安全与产业安全构成了坚实保障。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巨型全钢子午线工程轮胎总产量约21.5万条,海安集团以1.4万条的产量位列全球第四,中国第一,成为全球巨胎领域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
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为公司赢得了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目前,海安集团已与紫金矿业、徐工集团、鞍钢集团等国内龙头企业,以及多家国际知名矿业集团和工程机械主机厂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客户网络覆盖全球多个矿产资源富集地区,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市场根基。
坚实的市场地位最终转化为优异的财务表现。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从15.08亿元攀升至23.00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3.54亿元增长至6.79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成长性。
全钢巨胎被誉为工程机械轮胎“皇冠上的明珠”,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轮胎工业技术水平的关键标尺,更因其高端属性,成为全球行业竞争的战略高地。
长期以来,凭借先发优势,国际三大品牌通过严密的技术封锁,将这一高端市场牢牢掌控在手中。
面对如此困局,海安集团何以突破重围,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赢得市场信赖?这需要从战略远见、技术积累和体系化创新三个维度寻找答案。
海安集团的突破之路,早在创始人朱晖的产业洞察中便已埋下伏笔。自1984年进入矿山轮胎行业,至2005年底已在巨型轮胎翻新领域深耕二十年的朱晖,敏锐察觉到国产全钢巨胎替代进口的历史机遇已经来临。
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团队迅速组建,从最基础的胶料配方研究开始系统攻关。历经八百多个日夜的技术攻坚,2008年,被誉为“中国第一胎”的37.00R57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在海安集团成功下线,标志着中国在全钢巨胎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从诞生之初便深植创新基因的海安集团,将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达到5115.88万元、7838.32万元和6969.1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这种持续稳定的投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了研发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制度创新是研发效能充分发挥的基石。海安集团高度重视自主研发体系建设,通过制定覆盖研发全流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优化从立项到实施的关键节点。公司建立的反馈、论证与动态纠偏机制,强化了对研发进程的精细管控,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高效转化为技术成果。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海安自创立之初便将人才建设置于战略高度,不断汇聚和培养行业高端人才。公司总工程师黄振华深耕矿山轮胎领域多年,带领团队取得数十项国家专利,所负责的技术中心获评“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被认定为“福建省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企业重点实验室”,并参与多项国家与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全球全钢巨胎市场正迎来稳步增长的黄金周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3年全球全钢巨胎产量预计约为25.9万条,到2027年有望持续增长至35.8万条。
不仅如此,全钢巨胎因高单价、高度定制化的产品特性,产销衔接极为紧密,“以销定产” 成为行业运行的典型特征,这也为具备技术与渠道优势的企业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
在现有技术优势基础上,海安集团正前瞻布局智能化技术领域。公司自主开发的ITMS智能轮胎管理系统,可实现对轮胎气压与温度的精准监测,通过冷态与热态气压的自动换算,确保轮胎始终处于最优工作区间。相关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矿卡驾驶屏与管理终端,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一旦异常立即报警,实现故障预警与安全防控,显著提升矿山轮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之外,海安集团的全球化渠道布局同样成果显著。目前,公司产品已批量出口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覆盖上百个大型矿山。截至目前,海安集团已在境外设立10余家子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超过70%,全球营销网络初具雏形,为公司实现区域联动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渠道基础。
此次上市,更是被视作海安集团支撑战略进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关键一步。据披露,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全钢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扩产及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这三项投向分别对应产能提升、技术攻坚与运营优化,具有清晰的战略协同意义。
具体来看,上市对海安集团的发展至少具有三方面深远影响。一是通过募投项目突破产能瓶颈,提升产品一致性与综合性能,进一步强化进口替代能力,为国家关键矿产供应链自主可控提供支撑;二是借助资本市场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夯实研发团队,为参与全球技术竞争储备智力资源;三是上市显著提升品牌公信力与行业影响力,助力公司在国内外市场拓展中赢得更多信任,加速新客户开发与市场份额提升。
展望未来,海安集团将继续贯彻“扎根中国、布局全球”的发展路径。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稳步推进海外本土化运营与服务体系构建。通过制造升级、技术引领与品牌输出三轮驱动,公司正朝着成为全球全钢巨胎领域领军企业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