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本报讯 (赵永存、王颖)入冬时节,天气寒冷,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的病房里却暖意融融。即将痊愈出院的初一女生轩轩脸上漾着久违的笑意。“孩子的心脏治好了,还有这么多好心人帮衬,这日子总算能往前奔了!”握着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组送来的爱心捐款,轩轩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份让困境家庭重获新生的温暖,要从一场校园义诊说起。
作为乐亭县姜各庄镇的对口帮扶单位,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始终秉持公益初心,把“四下基层”的要求落到实处。考虑到当地实情,医院特意整合儿科、外科、保健科等骨干力量,组建了专项服务团队带着设备、背着药品,先后60余次穿梭在镇上的田间地头、学校村落,开展健康调研、知识宣讲和义诊筛查,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10月27日这天,团队走进了姜各庄镇初中,正是这次筛查,揪出了轩轩隐藏的“心疾”。
“孩子,别紧张,深吸一口气。”义诊现场,联络员王颖注意到排队候诊的轩轩脸色有些苍白,摸了摸她的手腕,发现脉搏跳得格外快。她立刻拉着轩轩到临时检查点,用便携式B超机为孩子做了初步检查。屏幕上异常的影像让王颖心头一沉,她当即拍下检查结果,第一时间传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科室主任刘立新刚结束一台手术,看到消息后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反复比对影像数据,很快给出诊断:心脏房间隔缺损,必须尽快手术,否则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留下终身后遗症。
诊断结果传到校长付永国耳中时,这位硬朗的汉子忍不住红了眼眶。“这孩子太苦了,灾难咋就跟定了这个家啊!”叹息里,藏着这个家庭不堪回首的过往。三年前,轩轩的父亲在打工途中遭遇严重车祸。为了治病,家里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十几万元外债,可父亲至今仍瘫痪在床,连咀嚼功能都已丧失。父亲倒下后,刚成年的哥哥咬牙扛起家庭重担,没日没夜地在工地干活,却不慎摔断了胳膊。看着家里的窘境,哥哥偷偷藏起诊断书,没敢做手术,如今落下残疾,连重活都干不了。屋漏偏逢连夜雨,轩轩的舅舅早年间突发脑溢血失去劳动能力,姥爷更是因接连目睹亲人遭难,忧思成疾撒手人寰。当轩轩妈妈得知女儿的病情时,这位独自支撑家庭的母亲腿一软,直接瘫坐在地——她实在拿不出一分钱给女儿治病了。
王颖立刻将轩轩的家庭困境和病情写成详细报告,连夜上报医院。第二天一早,医院党委就紧急召开专题会议,“孩子的病不能等!费用我们全免,还要发动大家献爱心,帮这个家渡过难关!”很快,医院爱心救助通道正式开通,小儿心胸外科团队连夜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既保证疗效又能减少术后恢复时间。11月19日,刘立新主刀为轩轩实施股静脉穿刺微创技术封堵手术。当手术成功的消息传到等候区时,轩轩的妈妈紧紧攥着工作组人员的手,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鞠躬。术后查房时,刘立新轻轻摸了摸轩轩的头:“小姑娘,以后你的心脏和正常人一样啦,可以放心去读书、去跑步啦!”轩轩眨着眼睛,用力点了点头。
更让这个家庭感动的是,医院发起的爱心捐款倡议得到了全院职工的积极响应。从临床医生到行政人员,从退休老专家到刚入职的年轻护士,大家纷纷伸出援手,短短3天就筹集了近4万元爱心款。当工作组把装着善款的信封送给轩轩时,轩轩的妈妈再也忍不住,抱着女儿哭了起来。“有党和政府做后盾,有这么多好心医生帮衬,永远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医院党委负责人鼓励轩轩,“好好学习,将来要是想当医生,我们欢迎你回来,把这份爱心传下去!”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轩轩带着笑意的脸上,眼中闪烁的希望光芒,比任何阳光都要明亮。
从义诊筛查时的细心发现,到开通绿色通道的果断决策;从微创手术的精准实施,到全院职工的爱心接力,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用一连串务实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重量。这场跨越医院与乡村的救助,不仅治愈了一个孩子的心脏,更扶起了一个濒临倒塌的家庭。“未来我们会继续把健康帮扶的根扎在基层,用专业和爱心守护更多群众的生命健康,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温暖与希望。”医院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所有医者的初心,也让向善向暖的力量在冀东大地不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