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护城河越来越坚固。
出品 | 首席财经观察 作者 | 松涛
当一家企业发展得越好,其目标与规划就越具前瞻性,而非固守一隅——这句话,正是京东战略布局的真实写照。
近来,京东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
从联手广汽集团与宁德时代跨界探索智能汽车领域,到试点推出餐饮外卖服务,再到正式上线“京东外卖”与“京东点评”APP,一系列跨越不同行业的举措,都清晰地传递出京东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寻求突破的信号。
在这些新进入的赛道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京东始终以高姿态推进,不断拓展其商业生态的广度与深度。
然而,在这些备受市场关注的业务延伸之外,京东更在另一片潜藏巨大价值的领域悄然布下关键一子——那就是“京东工业”。
京东工业奔赴上市
11月2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工业”)港交所通过聆讯。
图源:微博于京东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苦尽甘来的好消息。
在此之前,京东工业曾于2023年3月、2024年9月、2025年3月三次递表。但由于招股书的失效,先前的三次闯关港股都以失败告终。
此次京东工业通过聆讯,意味着京东工业的独立上市之路已基本扫清障碍,99%的概率会成功上市。
据工商资料显示,京东工业控股股东为京东集团,合计持有京东工业约79%的股份。京东工业实际控制人为刘强东,其直接持股3.68%,并与京东集团旗下持股主体构成控股股东集团,合计控制约83%的表决权。
如果京东工业成功上市,那么它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德邦物流之后,刘强东掌控的第六家上市公司。
这无疑进一步扩展了刘强东的资本版图。
当然,京东工业的战略意义远不止于资本市场的一步棋。要真正理解它的价值,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基本问题:京东工业究竟是做什么的?
从业务模式上看,京东工业延续了京东最擅长的路径——打造电商平台。但不同于我们熟悉的大众消费电商,它聚焦于一个专业领域:工业品电商。
具体来说,京东工业通过其核心产品——“太璞”全链路数智化工业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企业客户提供两大类服务:一是非生产性物料(MRO) 的采购支持,即维持企业日常运营所需的“后勤物资”;二是生产性资料(BOM) 的供应,即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与零部件。
如果用一个更直观的方式来理解,京东工业可以被称为“企业版的京东”。它所销售的,并非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日用百货,而是工厂、矿场、建筑公司、政府单位等组织在运营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一切工业物资与专业装备。
从京东的整个商业版图来看,京东工业帮助京东集团深入了此前较少触达的工业制造领域。
中国的工业供应链市场庞大,但数字化渗透率较低。京东工业通过数字化改造传统、复杂且分散的工业品供应链,帮助企业客户实现“保供、降本、增效”。
在撬动市场的同时,京东也凭借京东工业快速切入广阔的B端市场。
也就是说,京东的核心意图,就是利用其核心的供应链能力,从熟悉的消费领域向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广阔的工业领域进军。
如此一来,有一点我们就能更加明确了——京东正在将其最核心的“供应链能力”从服务消费者(C端)的成功模式,复制并升级为服务千行百业(B端)的新引擎,实现其核心资产价值的又一次跃升。
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京东或许已不满足于只做消费市场的巨头,而是更寄希于通过京东工业打通消费与生产的两端,形成从终端消费数据反向驱动工业供应链优化的完整生态闭环。
京东工业的“来时路”
在深入剖析京东工业对京东的战略价值后,这家曾被外界称为“最隐秘独角兽”的企业,其轮廓与脉络也愈发清晰地呈现在公众视野中。
回望其发展路径,京东工业始于2013年京东集团内部孵化的企业业务,初期专注于面向企业客户的MRO采购服务。
2017年,它开始作为独立业务单元运营;次年升级为京东一级品类,并获首页入口,标志着其正式进入集团核心业务序列。
随后的几年中,京东工业完成多轮融资,在借助资本力量扩张、整合行业资源的同时,也持续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图源:企查查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财务表现的强势逆转:2022年,京东工业尚亏损13亿元;仅一年后,便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480万元。
2024年,净利润进一步跃升至7.6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55.2%,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这一系列出色业绩的背后,离不开清晰的战略布局与强大的执行力作为支撑。
在客户策略上,京东工业始终深耕大客户市场。京东工业服务近万家重点企业客户,其中包括大量如三一重工、国家电网等《财富》500强企业。这些客户不仅订单规模大、需求稳定,更构成了京东工业营收的坚实基础。
而其商业模式的本质,早已超越单纯的工业品电商。核心产品“太璞”数实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保供、降本、增效”,通过数字化技术深度优化客户的采购与供应链全流程,创造出超越交易本身的核心价值。
此外,京东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深深得益于京东集团生态体系的协同支持。
京东物流的高效仓配网络保障了其履约质量与用户体验,京东科技则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这种“体系化作战”的模式,共同构筑了其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
总体来看,京东工业的成长轨迹,清晰勾勒出一条从内部孵化到独立运营,再到资本市场新星的跃迁路径。
凭借“技术+供应链”的双轮驱动,它已成功切入广阔的工业数字化蓝海,并以持续验证的商业化潜力,展现出作为京东第二增长曲线的战略价值。
而此次奔赴上市,将会是京东工业实现进一步跃升的全新开始。
上一篇:康弘药业:米拉贝隆缓释片获批注册
下一篇:这届年轻人开始帮父母管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