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以前来办事,总怕材料带不全、流程搞不懂,现在窗口人员耐心讲解,还有志愿者在一旁引导,省心多了,方便多了!”在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便民服务中心,刚刚办完高龄补贴续领手续的村民王先生乐呵呵地说。这温馨的一幕,正是红土镇人大以视察评议为抓手,全力推动便民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近日,红土镇人大组织20余名人大代表,带着“如何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的思考,对该镇便民服务中心展开专项视察评议。从功能区域划分到信息化设备运行,从医保报销、低保办理等高频事项流程到窗口人员服务细节,代表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记,通过查阅台账、随机询问办事群众,把真实的服务体验“记在本上、放在心上”。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监督的着力点。”红土镇人大主席王亚南表示,“此次视察不仅要看‘面子’,更要察‘里子’。”
在随后的评议会上,代表们围绕中心工作成效以及所见所闻畅所欲言:
“‘一窗受理’推行后,办事环节少了,现场办结率高了。”
“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比较热情,老年人办事有人引导,很贴心。”
“整体环境很整洁,群众满意度比较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代表们更以“挑刺”的态度直指问题:
“高峰期窗口排队时间长,有群众反映要等好长时间。”
“部分事项告知不够清晰,有的群众拿着册子也搞不懂流程。”
“线上办事渠道推广不足、数据归纳不够及时。”
群众办事的“堵点”被一一摆上台面,代表们结合基层实际,开出了一个个“良方”。有人建议推行“动态分窗”,根据社保缴费、医保集中办理的高峰期灵活调配人员,这样能有效避免群众高峰期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有代表建议组建“银龄帮办团”,让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方言指导、手机操作等专属服务;还有人表示要探索“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服务模式,破解群众“上班没空办、休息没处办”的时间困境;对于线上办事渠道推广不足的问题,代表们提出了加大政务服务网、移动端APP等线上平台宣传,让“指尖办事”惠及更多群众;对于如何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代表们建议要加强窗口人员业务培训,推动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代表的意见就是我们工作改进的方向。”红土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当场表态,“我们将逐条梳理评议意见,制定整改台账,明确时限和责任人,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进入决策视野。”
事实上,这样的监督并非“一阵风”。近年来,红土镇人大始终把便民服务监督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年初定题、年中视察、年末回头看”的闭环机制,持续跟踪问效。从推动更多高频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到增设自助服务终端、优化办事指南,再到开展窗口服务“满意度测评”,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需求,每一次监督都聚焦效能提升。
如今的红土镇便民服务中心,窗明几净的办事大厅里,“一次性告知”清单清晰明了,志愿者穿梭在群众间,从“被动服务”到“主动靠前”,便民服务的温度正通过一个个细节传递到群众心坎里。
“人大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让群众的日子好起来。”王亚南表示,“我们将持续擦亮监督‘利剑’,紧盯整改落实情况,通过‘回头看’‘再评议’确保问题不反弹、服务不滑坡。同时,我们还会进一步拓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把视察评议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来自基层的声音进入决策视野,以监督实效推动便民服务从‘能办事’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跨越。”(来源:铜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