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电动知家)
点击上面↑“电动知家”关注,记得加☆“星标”!
电动知家消息,2025年11月20日至21日,鸿海集团在台北举办的科技日活动上,董事长刘扬伟正式宣布公司将战略性调整发展重心:从智能电动车制造转向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服务。这一决策标志着富士康试图复制其在消费电子领域代工辉煌的“造车梦”暂告一段落,转而押注全球爆发式增长的AI算力需求。
科技日期间,富士康公布了两项关键合作。一是与OpenAI达成AI硬件设计与制造合作,涵盖数据中心机柜、电源系统、散热解决方案等核心部件。刘扬伟强调,OpenAI作为全球算力需求最大的企业之一,其经验将帮助富士康优化数据中心架构的可靠性与 效率。二是与英伟达联合建设GPU集群,计划于2026年在中国台湾建成搭载Blackwell架构GPU的AI超算中心,由富士康旗下Visionbay.ai运营。此外,富士康已通过承接软银服务器生产基地,成为OpenAI“星门计划”的硬件合作伙伴。
富士康的造车计划始于2019年,其曾提出以模块化平台(MIH联盟)和代工模式抢占全球电动车市场5%份额的愿景。然而,现实进展远低于预期。与美国Fisker的合作因后者资金链断裂而终止,泰国合资工厂因当地需求疲软推进缓慢,收购的美国威斯康星州工厂也未能找到稳定客户。中国市场的激烈价格战和车企对核心技术的把控,进一步压缩了第三方代工的空间。刘扬伟坦言,当前电动车行业“过度竞争”,车企更倾向于自研而非外包,代工模式需等待市场洗牌后才可能迎来机遇。
刘扬伟指出,富士康并未完全放弃汽车行业,而是以更谨慎的姿态等待时机。他认为,当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玩家过多,亏损严重,未来必将经历类似智能手机行业的整合,最终存活下来的企业为控制成本,可能转向专业代工。与此同时,智能电动车的竞争焦点正从硬件转向“车云协同”的算力体系。富士康布局AI基建,实则为抢占未来汽车与算力融合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