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仇兆燕
11月21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融业发展成就专场获悉,“十四五”期间,首都金融业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持续强化,金融业增加值由2020年的680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154.2亿元。
做好首都金融“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相关部门围绕科创、绿色、普惠、养老、数字、文化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地区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信贷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25年9月末,全市金融“五篇大文章”合计贷款余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全市非金融企业累计发行绿色债券近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债券融资总额近2200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较2021年初增长近5倍,专精特新企业获贷率达六成。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工具在京落地。“十四五”时期,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资金超9000亿元。近5年,各银行依托银企对接系统发放贷款超2400亿元,覆盖重点领域企业34万户。
金融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北京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介绍,“十四五”期间,首都银行业保险业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累计增加贷款、债券投资和保险资金运用超7万亿元。京津冀协同发展融资余额超万亿元。基础设施贷款较“十三五”末增长40%。成立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推出多项“中关村版”全国首创试点业务。科技金融“四项试点”深入推进。全国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在京落地。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京设立私募股权基金14只、认缴规模14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辖内4家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试点获批约210亿元,投资进程已近半。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海外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倍。
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也扎实推进。朱衍生介绍,综合实力方面,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辖内银行业总资产38.3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3.3%;保险业总资产2.3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倍。2024年,北京地区保险深度7.12%,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每人1.6万元,是全国的4倍,保险深度和密度保持全国第一。
行业风险也总体可控。5年来,辖内不良贷款处置额较“十三五”时期增长1.4倍。不良贷款率0.7%,持续处于全国低位。银行资本充足率16.58%,高于全国1.22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65.7%,高于全国31.3个百分点。辖内资管机构管理的资管产品增至16.8万亿元。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深入推进,5年来,共有232家弱体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退出市场,3家村镇银行实现法人机构改设为支行。保险业“报行合一”不断强化,财险业和寿险业综合费用率分别较“十三五”末下降9.8和7个百分点。
在关注民生保障、关注市民健康方面,朱衍生介绍,北京普惠健康保持续扩面提质。参保人数由2022年度的307万人上升至2025年度的434万人,目前累计参保超过1700万人次,续保率由2023年度的65%上升至2025年度的80%。
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在保障服务方面进一步升级。“一是降低免赔额,健康人群自付起付线由3.04万元下降至1.5万元;二是扩大医保目录外创新药覆盖范围,药品清单增至159种;三是提高特药报销比例,健康人群、既往症人群特药报销比例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65%和35%;四是新增线上线下9折购药权益,覆盖叮当快药、京东、支付宝平台和16个区超1000家药店,未出险人群也可享受权益;五是延长销售期,2026年度开始,由每年3个月左右的集中销售期调整为‘集中销售期+全年可预约下一期参保’,实现‘全年可保、随时可约’。”朱衍生说。
积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十四五”时期,北京证监局全力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北京证监局副局长侯凤坤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77家,其中北京辖区23家,总股本45.98亿股,总市值917.46亿元。同时,加快推进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建设,辖区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新增6家,行业总资产规模增长超60%。证券公司资本金逐步充实,净资本增幅超三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资产规模增长36%、达3.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在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北京市也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上市公司积极分红回报投资者,侯凤坤介绍,2024年以来辖区342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1.98万亿元,占全市场比重超四成;今年以来中期分红金额4263亿元,占全市场比重超五成。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公募基金三阶段费率改革正式落地,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100亿元的费用。辖区基金公司、子公司产品投向股票的资金较去年同期增长5457亿元,增幅达26%。参与发行的首批浮动费率产品,成立以来回报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实际权益投资比例明显提升,公募基金方面,辖区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权益类基金1090只,规模1.94万亿元,权益类产品数量同比增长19%,规模增长26%。累计推动79只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名录。养老金方面,辖区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计管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73%,“长钱长投”的正向循环进一步得到改善。险资入市方面,支持3家参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大型保险公司在京设立私募基金管理人,并以私募证券基金方式实现保险资金入市。
各类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逐渐拉长,目前在京公募基金已基本建立了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制度。北京市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已设置长期考核指标,在京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正逐步建立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