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万亩田园铺展生态画卷,蟹塘波光粼粼,蔬菜大棚绿意盎然,茶园叠翠流金,红色村落游人如织。自2023年获评江苏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以来,晶桥镇锚定“都市田园、红色农旅”定位,以产业升级为核、红色资源为魂、农旅融合为脉,两年间推动农业提质、乡村焕新、农民增收,交出乡村振兴幸福答卷。
产业兴绿意浓 筑牢富民根基
晶桥镇水晶村富财圩位于石臼湖东岸,近年来,水晶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科技助力,建成了全区规模最大的万亩螃蟹养殖基地,是溧水区螃蟹养殖第一村,“富财圩螃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3年,晶桥镇水晶村富财圩万亩水产园启动关键升级,投入1000多万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开展养殖水系生态化治理,改造标准化池塘保障品质,同步建成2300平方米水产品分拣中心与2200平方米综合中心,实现分拣、暂养、电商包装等全链条配套。2025年,水晶村富财圩万亩水产园的销售额突破1亿元,300多户养殖户户均年增收10多万元,辐射带动周边1000多户村民实现致富增收,真正实现了“一只蟹”带动“一方富”的美好愿景。
邰村普仁有机蔬菜基地是南京首个“盒马村”及供港蔬菜基地,2000亩基地采用BLOF技术实现“三零”标准,2024年以来,新增600亩智能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品种超20个,建成3400平方米恒温分拣中心。每天3万包蔬菜及10吨净菜,依托冷链物流产品可实现“当日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每周还有两批次蔬菜稳定供应香港市场,年配送能力突破3.6万吨,全流程可追溯保障安全。2025年上半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同比翻番,带动200多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7万元,推动全镇万亩蔬菜亩均增收9000元。
晶桥镇芮家社区马村800亩雨花茶园以园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力研学产业。投资800万元建成雨花茶文化展示馆、非遗工坊及传承体验中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盛峰常态化开展制茶教学,吸引中外研学团体验。依托雨花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非遗+研学”模式扩大产业影响力,年均接待研学游客超3万人次,让这片“金叶子”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全镇5000亩茶园年产雨花茶、碧螺春、白茶等产品,年产值达亿元,实现非遗传承与富民增收双提升。
红色赋能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晶桥镇作为革命老区,具有光辉的斗争历史和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遗迹,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晶桥镇充分挖掘境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了里佳山村、芝山村等红色文化村,成为游客慕名前来旅游的乡村。
在红色文化“引擎”的带动下,芝山村通过党支部领办综合社,全体村民成为综合社社员,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建设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曹庄富硒生态产业园。目前,曹庄富硒生态产业园已成为集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果蔬采摘、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2025年,芝山村曹庄富硒生态园以“零碳田园”为核心,深耕零碳农业融合发展,打造全省首个“零碳田园”试点。依托潘根兴教授团队技术支撑,创新“炭基农业”模式,将秸秆、畜禽粪污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碳,制成碳基有机肥还田,形成“秸秆固碳—粪污还田—养分循环”的绿色闭环。产出的富硒零碳大米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市场价达8元/斤,是改良前的两倍,2025年首季亩产600公斤、增产100公斤,未上市即接到超百份订单。2024年,芝山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和美共富成就奖”。
现在,晶桥镇里佳山村、芝山村等红色乡村,连成了溧水区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独具特色的红色元素已经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密码”,在推进全域旅游的赋能下描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文旅融合 铺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不久前,晶桥镇水晶村热闹非凡,“五彩晶桥·螃蟹欢乐市集”正式开集。一场以螃蟹为主题的丰收盛宴,吸引了南京及周边数千名游客纷至沓来,共赴这场丰收盛宴。而在晶桥镇石山下村的非遗体验、农耕研学等特色活动,则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乡村文化魅力。
近年来,晶桥镇打造美丽乡村51个,创成省级以上各类乡村旅游品牌10多个,实现保留村美丽乡村打造全覆盖。 目前,晶桥镇已建成枫香岭—石山下、望悠谷—水晶、里佳山—曹庄富硒生态园等远近闻名的旅游片区,2024年,接待游客达170万人次。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晶桥镇负责人表示,晶桥镇将持续扩大特色农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深化农文旅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都市田园型乡村振兴标杆乡镇,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产值”。
通讯员 张福敏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黄燕
上一篇:河南天兵航天装备有限公司成立
下一篇:突发!莫斯科遭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