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2025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5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昌平实验室共有5位科学家入选。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邓宏魁,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曾木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项目特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健伟,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院长徐瑞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邓宏魁
邓宏魁,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长江特聘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级研究员。2010-2016年为国际干细胞生物学学会(ISSCR)理事会理事,2021-2025年担任国际再生生物学学会(ISRB)理事。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87年获上海免疫所硕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再生医学,细胞命运调控,体细胞重编程等方面的研究。曾入选2019年“Nature十大人物”,曾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药明康德生命科学成就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成就奖,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突出贡献中关村奖等。
王拥军
王拥军,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脑血管病的应用基础、临床医学及转化研究:首创缺血性脑血管病短程双通道双效应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方案,推动国际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进入 “双抗时代”,改写全球脑血管病指南;建立扩时间窗静脉溶栓新方法,临床开发4个新型溶栓药物,破解溶栓获益人群有限、治疗药物全球短缺的国际难题,开辟晚时间窗与多药选择的再灌注治疗新时代;创建基于脑血管病多组学的逆向药物转化新范式,发现多个脑血管病新药研发关键靶点,并成功推动产业化。主导的研究11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和《英国医学杂志》四大顶刊;研究成果2次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个人先后斩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因推动全球卒中临床与学术研究的卓越贡献,荣获世界卒中组织(WSO)最高成就奖—“主席奖”(2022);因临床研究的突破性贡献,荣获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2025),这两大奖项均为设立以来首次授予亚洲学者。
王健伟
王健伟,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项目特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主任(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主要从事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与防控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学者等多项人才项目支持。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病毒学领域知识体系建设专家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生物信息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病毒学分会主任委员。Biosafety & Health杂志执行主编。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Lancet等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被引用逾10万次(Google Scholar数据),被多部国际指南、专利和政策文件参引。诊断产品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证书7项。研究成果入选 “中国2020年度生命科学十大进展”,7项成果入选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作为第一获奖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3年度)、省部级一等奖2项,以及全国创新争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徐瑞华
徐瑞华,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医学博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第二届肠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癌专委会首届主任委员,《Cancer Communications》(IF 24.9)主编,研究生教材《肿瘤学》主编,本科生教材《临床肿瘤学》主编。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及广东省科技奖等省部级一等奖共7项。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创新奖以及CSCO年度成就奖。获得2020年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中国优秀医院院长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南粤百杰人才工程等,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最后通讯作者在NEJM、JAMA(2)、BMJ、Cell、Nature Med(5)、Lancet Oncol(2)、Cancer Cell(3)、Ann Oncol(2) 等发表IF>20分论文62篇,成果被写入85 部国际指南,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7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创新药物等27项专利授权,转化8项。牵头制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等15本诊疗规范。
曾木圣
曾木圣,昌平实验室特聘科学家,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 研究员,是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的Epstein-Barr 病毒(EB病毒)研究领军学者。他长期专注于EB病毒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研究,发现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特异性受体,以及B细胞和上皮细胞通用受体,阐明多受体序贯协同介导EB病毒感染新机制,建立EB病毒创新疫苗体系,研发出多个候选疫苗并成功转让给国内龙头企业。他的研究为从源头阻断 EB病毒感染和预防EB病毒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施策略,并指导了 EB病毒体系化新型疫苗的研发。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Nature Microbiology,Cell Host Microbe , Cell Research 等 权 威 期 刊 , 多 项 写 入 《 Fields Virology 》、《 Human Herpesviruses》等病毒学专业教材、专著等期刊,并被 Cell,Science 等国际著名期刊正面引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
现任 “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研究协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肿瘤免疫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细胞生物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及2024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鼻咽癌国际会议主席。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南粤百杰”和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昌平实验室是国家创建的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新型科研机构。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生物医学组学技术、免疫诊疗技术、先进成像及干预技术、生物人工智能等领域,汇聚行业内顶尖科技创新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在机理探索、筛查诊断和干预治疗等方面组织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科学技术研究,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学创新高地。目前实验室共有院士11人:昌平实验室主任谢晓亮、副主任邵峰,领衔科学家林东昕、邓宏魁,特聘科学家乔杰、王辰、李路明、王拥军、王健伟(项目特聘)、徐瑞华、曾木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