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天府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
给AI“划重点” 效率提升近3倍
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已成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核心要素资源。如今,数据标注正成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构建AI产业优势的关键抓手。11月21日,“蓉启标注新篇·领航数据生态”2025成都市数据标注产业供需对接会在成都举行,发布天府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标注供需“两清单”。180家企业、220人通过政企协同、供需对接,让数据标注这一AI产业的关键环节更好赋能各行各业。
平台+基地
搭建数据标注“硬核底座”
什么是数据标注?通俗来讲就是为人工智能“划重点”的过程。要让AI更聪明、更懂人类,需先采集海量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分类、标注等处理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再“投喂”给AI模型进行训练。从即时通信软件精准转译四川方言,到自动驾驶的路况识别,从建筑材料的数据归类到汽车行业的智能交互,数据标注的质量直接决定AI模型的训练效果与应用精度,是AI技术落地各领域的关键环节。
此次对接会推出一系列“硬核”举措,为数据标注产业搭建起全方位支撑体系。技术支撑层面,天府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该平台以“数据标注生成管理平台”为核心,协同“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流通平台”两大底座,预置超1TB开源数据集,覆盖图像、语音、文本等7大模态标注需求,内置60余种标注工具。平台还提供标注、模型训练、评测、推理端到端AI工具链,将开发效率提升50%,训练后的算法准确率提升5%;使用AI模型来辅助标注,减少人工标注的工作量,标注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近3倍。“目前,天府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各项技术指标已初步满足任务书要求,并已面向标注行业提供服务能力。”成都数据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建平介绍。
大会还发布了多项产业重磅成果——成都市国家数据标注基地金牛园区正式揭牌开园,为成都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志远发布《成都市数据标注产业图谱2.0》,系统梳理产业生态格局,为企业合作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金牛区与四川省大数据产业联合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
此外,“数据标注供给需求‘两清单’”同步亮相,其中,需求清单43项标注需求释放,超1.2亿元预算;供给清单汇集53家优质企业提供全流程标注服务。所有信息已上传至“天府数据标注公共服务平台”。
金牛区数据局、成都数据集团等6家单位共同签署《国家数据标注基地(成都)产业合作倡议》,明确从需求牵引、协同联动、技术攻坚、产业生态优化四方面推动产业发展。
需求+供给
现场洽谈促成多项合作
政策与平台的双重加持下,企业成为数据标注产业的积极实践者,其探索让数据价值在各垂直领域持续释放。同时,现场一对一的洽谈推动促成多项合作意向,有效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
聚焦汽车数字化领域的竹子科技,通过数字化工具助力母公司汽车销量一年内从1.3万台增至2.3万台,增幅达80%。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刘毅表示,借助对接会平台,企业已与多家标注公司进行沟通交流,期望下一步能达成合作,“对接会让我们既提升了对接效率,也拓宽了行业认知。”
深耕建筑材料大数据服务的四川宏业领材,兼具“需求方”与“供给方”双重角色。品牌经理雷雪萍介绍,企业采集的材料名称、价格、供应链等原始数据,需通过标注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脱敏操作后,才能为设计、施工、供应商等全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全球AI数据服务企业澳鹏(Appen)的布局,更凸显了成都的产业吸引力。自今年7月入驻成都以来,澳鹏成都基地员工已达550人,从考察到落地仅用半年时间。“成都是AI产业的热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优质的人才供给,让我们坚定了布局信心。”澳鹏全球副总裁、澳鹏数据大中华区及北亚区总经理田小鹏表示,AI浪潮将长期持续,成都搭建的供需对接平台有效拓宽了产业合作边界,“未来我们将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链接全球AI生态,为成都AI产业注入动能,也为全球企业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将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持续完善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推动供需对接常态化、产业服务专业化、发展环境优质化。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