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路炳阳 墨西哥城报道
中车株机工作人员正在墨西哥蒙特雷地铁车辆段调试列车。路炳阳/摄影墨西哥当地时间11月16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承建的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整体现代化改造项目胡安卡特兰站至天文台站区段正式开通。至此,全线20个站实现贯通运营。中车株机方面称,这标志着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项目迎来了里程碑式突破。
中车株机墨西哥项目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项目主要包括4大方面:线路改造和维护服务,车站站台加固及全线路维护服务;10列车载信号系统更换和整车维保;供应29列9编组胶轮地铁车辆及其维保,其中前2列在国内生产,其余27列在墨西哥当地生产;控制系统更换及维护,包括供应和安装CBTC自动驾驶信号系统和通信系统及以上系统的维保。
在开通仪式上,墨西哥城市长克拉拉·布鲁加达表示,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更新改造工程,是地铁有史以来进行的最重要的现代化改造,对墨西哥城意义重大。随着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胡安卡特兰站至天文台站区段开通,标志着墨西哥城大都会区的东部与西部之间,实现了重要的连接。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如此规模的全线翻新并顺利实现开通,堪称奇迹。
墨西哥城地铁局长阿德里安·鲁巴尔卡瓦表示,改造后的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所有系统全部都得到了替换,整个项目全面更新了轨道、电力系统等设施,同时引入了更低能耗、更为舒适的29列全新列车,使新1号线成为美洲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地铁线路之一。
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全长18.83公里,起于潘提特兰站,止于天文台站,设站20座,呈东西走向,自1969年开始运营,年运送旅客约2.43亿人次,是墨西哥首都的重要骨干线路。墨西哥城地铁1号线项目是中国中车首个海外“系统+”项目,涉及投融资、车辆新造,以及既有车辆通信系统、线路及机电系统全面现代化升级改造、全系统维保等,服务期长达19年。2022年,该项目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十大PPP项目经典案例”。
2021年以来,中国中车大力推广“系统+”业务模式(也称DLS业务模式),所谓“系统+”即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的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中国中车方面称,“系统+”业务模式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做出的选择。
就“系统+”,2023年3月29日时任中国中车总裁楼齐良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会上作出过详细解释,“系统”指包括设计、施工、运营在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如PPP、EPC、BOT模式;“+”指的是全生命周期服务,并且必须是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当前中国中车正在对“系统+”业务进行重点推进,包括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中国中车方面称,要以产业数字化为抓手,建立“系统+”数字化管理系统,涵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管理等环节,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中国中车总裁助理宁文泽也曾对中国中车“系统+”解决方案作过介绍。他称,“系统+”解决方案首先将投资规模、建设成本降低,缩短建设周期,减少工程设备数量和日常维护工作量,让投资者愿意投资交通基础设施,使政府财政压力减少,旅客出行更方便。
其次,解决方案依靠技术创新,打造双线运营系统拉动整个体系的数字化改造。同时把整个系统做了重构、融合和优化,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好,设备数量和日常工作量减少。DLS模式配合相关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覆盖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
所谓“系统+”解决方案即在数字化、智能化支撑下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可提供涵盖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系统集成、运营维保的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主要包含PPP、BOT、EPC等形式。
“系统+”业务模式目前主要实践地为拉美市场。2022年以来,中国中车签约的哥伦比亚麦德林80大道轻轨项目、巴西里约地铁3号线项目、墨西哥哈利斯科州瓜达拉哈拉轻轨4号线项目,均为DLS模式。
近年来,中国中车海外业务亮点频现,2023年新签订单约2986亿元,同比增长6.99%。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584亿元,同比增长14.73%,打破了中国中车2016年创下的海外订单签约纪录。
2024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订单量有所减少,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同比减少19.18%,但该水平仍位于中国中车近十年来海外订单量的高位。据记者统计,2016—2022年,中国中车国际业务签约额分别为约533亿元、404亿元、213亿元、481亿元、421亿元、350亿元和509亿元。
中国中车2024年中国大陆地区营业收入2181.20亿元,同比增长5.61%;其他国家或地区283.37亿元,同比增长2.18%。
就海外市场,中国中车方面称,将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市场竞争,持续拓展风电装备、新材料等业务领域国际市场空间。努力使国际业务成为中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业务增长点;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高境外DLS业务和新产业的占比,构建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和全寿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完整能力。
(编辑:朱会珊 审核: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