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1月22日一早,500多名市民从浦东新区宣桥镇三灶村踏上车轮,在稻田、河道和村舍间穿行。作为“村光溢彩 骑迹同心”2025上海·市民乡村骑行系列活动的宣桥站,这场骑行挑战赛和此前为期12天的骑行定向打卡赛首尾衔接,市民选手们骑进真实的乡村,也骑进了上海乡村振兴和全民健身的时代画面。
骑出“沪派江南”风景画
50公里挑战组、30公里休闲组和15公里亲子组从三灶村出发,沿线串起三灶村、季桥村等地,路两旁是翻过年的稻田、水网纵横的河汊,还有不时挥手加油的村民。和城市公路不同,这里更多的是“生活感”。
新安村以“香嘭嘭”玉米闻名,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水系、林田、老桥、红色记忆交织在一起,选手们骑过村口时,不少人干脆减速,掏出手机随手拍。
对许多市民来说,过去只在包装袋上见过的“浦东地产农产品”,这一次有了真实的产地坐标,有了可以感知的乡村气息。
让农产品品牌被看见
在今天之前,已经有一批市民通过“预热赛”先一步“靠近”宣桥。11月8日至19日进行的“丈量乡土 公益兴农旅”魔都乡见骑行定向打卡赛,要求选手通过哈啰APP报名、上传骑行轨迹、线上打卡,用“骑行+定向”的方式,把六个乡村点位一一连线。
这些点位各有“性格”:在耕乐三灶壹分田,城市居民可以拥有一块约50平方米的自留地,亲自插秧、采收,真正体会“从泥土到餐桌”;清美鲜家超市把“从田头到桌头”的全产业链开到了纯农业村,把现代冷链、订单农业和农户收益连接起来;米拉夏朵度假民宿把高迪式曲线建筑放进田野里,让“乡村度假”变成年轻人乐于打卡的生活方式;稻米文化广场和“四季连心桥”文化工作室,则把乡村治理、积分制、党建服务变成看得见的公共空间;上海孰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里,一株株幼苗在现代化育苗温室成长,为包括“南汇8424西瓜”在内的浦东地产农产品品牌提供可靠“种源”。
科技平台记录下每一次骑行的轨迹和每一张点位合影,也放大了乡村的“存在感”。“魔都乡见”上海乡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随申办市民云入口上线后,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到乡村游线路、农产品品牌、民宿部落,如今又叠加线下骑行,把“线上攻略+线下体验”做成闭环,让乡村资源真正活起来、热起来。
城市家庭和土地交上朋友
今年的“村骑”,特意为亲子家庭留出了一条温柔赛道。15公里的亲子组不拼速度,拼的是勇气和陪伴。孩子们骑得气喘吁吁,家长就在身旁一路护送;有的小骑手摔了一跤,抹掉眼泪再上车,照样骑完全程。组委会设置了“勇敢骑士奖”“希望之星奖”“榜样力量奖”,把这份坚持和成长公开表扬,让孩子在掌声里记住“努力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赛后的幸运抽奖把气氛推向了另一个小高潮。所有完成定向打卡的选手都有机会被抽中“乡村生活体验权”,奖品是一块价值约7500元的一年期自留地使用权,以及一年四季不断送到家门口的宣桥时令蔬菜、本地新米、新鲜鸡蛋,还有特别准备的春节礼包。对都市家庭来说,这不只是一份奖品,更是一条通往土地的通道,一年时间去认识一块田、认识一群农人,让孩子知道粮食从哪里来,也让大人多一份亲近乡土的心情。
“村骑”写进人民城市新图景
从筹备之初,“村光溢彩 骑迹同心”就不只是办一场比赛的念头。对上海而言,它承载的是几件正同时推进的大事:一是把全民健身真正嵌入城市日常,通过丰富群众赛事、拓展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让“会动的市民”越来越多;二是顺着农文体旅融合的大方向,把体育赛事当作流量入口,把流量引向乡村、留在乡村。
这一次,上海农业展览馆、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宣桥镇人民政府、市农民体育协会、市社区体育协会等单位联合发力,既有专业赛事运营支撑,也有本地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共建乡村集市,把“体育+”做成了一场真正有烟火气的乡村嘉年华:有人为完赛补能,有人顺手买走一袋新米、一箱蔬菜,有人当场扫二维码收藏“下次周末来玩的地方”。
当体育的脚步踩进田间,当乡村的风景走进城市人的生活,这座超大城市正在用一条条骑行路线,把“人民城市”的底色画得更鲜亮,也让“美丽乡村”真正变成看得见、骑得到、留得住的美丽生活。
原标题:《一场骑行把“全民健身”接上乡村振兴一线!车轮丈量的是路程,也是乡村新面貌》
栏目主编:陈华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