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无锡日报)
当一车车黑褐色的泥状物撒进田间,锡山区连片农田悄然完成了一场“生态加餐”(如图)。这并非普通泥土,而是由城市枯枝落叶“变身”而来的有机基质,它们即将开启一段“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新旅程。昨日,记者从市市政和园林局获悉,本月起,我市冬季城市道路的行道树修剪作业已全面启动,这些“绿废”经统一收集和专业处置,最终将化为滋养无锡万亩良田的“宝贝”。
初冬的锡东新城商务区,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利用中心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走进生产车间,粉碎机的轰鸣声扑面而来,枯枝落叶成堆摆放,历经机器的翻滚、破碎,转眼间化作蓬松细腻的棕色粉末。
一旁,经精细处理的有机物料堆放成一座座齐整的发酵堆,每堆都插着温度计。江苏霖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贵刚站在发酵堆前,仔细观察温度变化:“当这些物料的温度曲线逐渐平稳,‘废弃物’才真正蜕变成‘营养餐’。”
这顿“营养餐”正被农田迫切期待着。“什么时候能上门服务?得抓紧安排了。”上周,锡山区某农业部门负责人向王贵刚发来催促信息。秋收过后,“辛苦”了一年的农田亟待“休养生息”,也渴望一场酣畅的“冬日加餐”。不久后,挖掘机将从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利用中心产出的有机物料陆续播撒在农田表面,王贵刚说,经特殊处理的园林绿化废弃物有机质含量高、有害成分低,可有效“反哺”土壤,增强肥力,更好地为来年春播积蓄能量。
这条从“绿色烦恼”到“生态财富”的蜕变之路,源于系统性的城市治理升级。市市政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2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科学规范处理和绿色循环利用,目前已建成10个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置中心(点),设计年处理能力达28万吨,覆盖全市的收运处置体系高效运转,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率达100%,园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已超95%。
如今,这些再生的“绿肥”用途多元:有些作为园林有机覆盖物,广泛应用于锡城的行道树树穴、花坛花境等绿化养护;有些制成各种无土栽培基质在直播间售卖,转化成实打实的经济收益;更多的成为农田的“生态营养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借鉴上海的“全链条”管理模式,将收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的各环节打通,建立完善“收集—处置—应用”责任制,推动城市综合型有机废弃物处置利用中心建设,同时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开拓这一“变废为宝”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绿色循环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