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本报讯 (记者景立华)“今年街道下大力气,为我们小区居民解决用水难问题,太暖心了。”曹妃甸中山路街道融科上城社区居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近两千户居民的心声。这片辖区里,街道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社区治理与民生保障的每一个环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让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落实,化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
针对辖区部分小区长期存在的供水短板,街道领导班子以“四下基层”为抓手,走遍社区每个角落摸清症结,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推进供水工程建设。目前,供水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后将惠及4534户、6476名居民,彻底终结困扰群众多年的用水难题。而在融科上城小区,曾经的路面破损、楼道杂物堆积、游乐设施老化等问题,也被逐一纳入整改台账,如今的社区里,道路平整干净,环境清爽整洁,孩子们在崭新的游乐设施上尽情嬉戏,老人们在绿意盎然的小区里悠闲散步,一幅宜居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充电要抢位,不久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充,太方便了!”提及即将新增的充电车棚,居民李女士赞不绝口。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街道投入42.4万元推进电动车棚建设,计划增建14个充电点位、24个车棚(包括6个单侧车棚、9个双侧车棚)以及10个“老头乐”充电桩,同时更新维护23套陈旧设备,为每个点位增加控制和配电箱,并对电动车充电设施统一进行运营维护,从根本上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考虑到工业区居民的工作特点,街道还创新推出“错时、预约、精准”服务模式,实施双休日“不打烊”服务,实行“5+X”工作日模式,推行邮寄办、上门办、预约办、不见面办理等 “专属服务”,让政务服务跑出便民 “加速度”。
在满足居民物质需求的同时,街道也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仅精心策划各类特色活动,更注重引导居民从“参与者”转变为“共建者”,让邻里温情在共同行动中愈发浓厚。“情系残疾人 新春送温暖”“粽香飘邻里 端午暖人心”“游园庆华诞,邻里话团圆”等活动接连举办,“舞动邻里风采,共筑美好家园”健身操舞竞赛更是点燃了居民热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增进情谊、凝聚共识。
新就业群体的冷暖,同样被街道时刻牵挂。街道扎实推进“骑手友好型街区”建设,全面提升骑手工作便利度与社区融入感。目前,辖区所有住宅小区已全面开放骑手骑车入户配送权限,有效缩短“最后一公里” 配送时间,切实提升服务效率;同步建成的1处24小时全天候开放“暖新驿站”,站内配备微波炉、饮水机、充电设备、应急药箱、爱心雨具及休息座椅等基础设施,充分保障骑手日常补给与应急所需,还专门为女性骑手配备暖心包。首批发放的131份 “暖新包”,内含保温杯、防晒面罩、充电宝等实用物资,以贴心实物传递着组织的关怀。
践行群众路线,不懈为民服务,中山路街道的脚步从未停歇。街道班子成员现场办公、直面问题,建立台账、跟踪销号,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每周五下午开展的 “红心引领,卫爱同行” 爱国卫生运动已持续20次,党员干部带头清理楼道杂物、消除消防隐患,用实干让社区环境更整洁、更安全。
民生福祉无终点。街道党工委负责同志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期间基层民生工作锚定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基层治理的关键层级,街道将集中力量办好保障和改善辖区民生的实事,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