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帅江
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自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来,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进“两山”转化系统集成改革,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为先、产业为纲、民生为本、特色为要,环境与农业耦合、低碳与工业共推、生态与旅游联动、增绿与增收共赢的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
三区并进
推进“两山”转化系统集成改革
铜鼓县全面保护好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通过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综合补偿试点县、创建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让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生产要素活起来,让山水间的生态价值转化过来,使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凸显出来。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铜鼓县坚守“生态立县”首位战略不动摇。生态是铜鼓县最大的特色和品牌,也是最大的潜力和希望。铜鼓县坚守秉承“生态立县”首位战略,认真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开展系统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健全考核奖惩体制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恪守“生态、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注重生态成果共治共享。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水质综合指数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位,国考省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7.8%。
健全生态综合补偿机制。铜鼓县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九江市修水县签订全省首个跨设区市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对赌”协议,构建“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修河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共同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环评共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联防联控工作,形成流域共治共绿共享新格局。完善多领域纵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深化非国有森林赎买改革试点,创立“赎买+改造提升”和“赎买+协议封育”两种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模式,建立健全以公益林和天然林为重点、重要生态区非国有商品林为补充的补偿机制。推动建立河湖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县域内流域生态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湿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激励机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开展林业碳汇和水权、林权、用能权交易,抢抓政策机遇,探索多渠道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率先启动林业碳汇开发,2021年率先启动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落实碳汇核算并完成第一笔千万级林业碳汇交易,获批全省政策性银行系统首笔碳减排贷款。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铜鼓县积极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难题,通过GEP核算来量化生态家底,给绿水青山贴上“价值标签”;通过对土地、森林、宅基地等各类生态资产的确权,给绿水青山贴上“权属标签”;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产权的流转,给绿水青山贴上“资产标签”;通过对农业、水利、森林等23个部门的生态数据的整合,建立生态云平台,给绿水青山贴上“数字标签”,实现生态资源“一键核算”和“一本账”的精准掌握。此外,铜鼓县还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产权融资、生态权益交易、“生态+”等方式,加速全县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转化。
三业融合
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铜鼓县以塑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契机,加大城乡融合力度。充分挖掘全县生态资源价值,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经济附加值高的完整绿色生态产业链,实现了优质生态农产品的高效开发、敏感型工业的循环利用、反哺生态健康产业的良性闭环发展。
发展以林下经济为主的生态友好型农业。铜鼓县全域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面积、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有机农业基地面积达70万亩,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有机水稻6.5万亩、野生采集55.24万亩、中药材4万亩、水果0.26万亩。发展富硒基地达3.5万亩,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涉硒龙头企业5家。重点发展黄精、罗汉果、铁皮石斛、白芍、白芨等17种中药材种植,扩大种植面积,推进万亩高标准富硒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建设,形成了以黄精、茶叶、大米、竹笋为主的特色有机产业。
发展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为主的环境敏感型工业。铜鼓县打造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非手机类触摸屏等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引入高新医药产业承葛生物项目,该项目成为带动铜鼓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的全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借“数”兴县,“乡村振兴+元宇宙”项目顺利推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直播经济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发展以文旅康养为主的绿色低碳型服务业。铜鼓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汤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打造湘赣边区域旅游目的地、康养产业试验区和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丰富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红色研学。通过“研学+”来打造“来吧铜学”研学品牌,开创全域研学产业发展“铜鼓模式”。立足高山滑雪、富硒温泉两大特色产业,打响“雪乡很远、铜鼓很近”“桃源汤里”冬季旅游品牌。同时,一体推进县城集中消费区、“铜鼓里”文化旅游街区和民宿集群建设,持续丰富户外露营、夜市小吃、网红一条街等“夜间经济”,成功获评“2023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全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
(作者系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