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9时35分,迎来小雪节气。
小雪时节,不一定有雪,但此时的天气好像总在提醒我们,冬天的第一场雪正在酝酿中,所谓“连朝浓雾如铺絮,已识严冬酿雪心”。那就怀着等待初雪的心情期盼着吧,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一定很喜欢你。
天气冷了,珍重添衣,可暖身;有爱可依,可暖心。岁月向晚处,雪落人间时,愿你的生活如雪般纯净,如冬般静好;愿你怀一颗丰盈欢喜之心,将这新冬风景慢慢赏尽。
小雪·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央视新闻《夜读》 X 插画师@ 刘溪溪
特别呈现
小雪·美文
作者/殷若衿
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大体意思,就是此时降雨遇寒冷空气凝固成雪,但还未成气候,落地即融。
小雪三候: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日,雨遇寒而凝雪,落土即融。江南户户酿米酒,寄来年。三两好友烹新茶,一人独坐对霜雪。
萝卜
昔日里,我的母亲常常念叨着劝我多吃萝卜,说萝卜是“小人参”。
萝卜用于炖煮羹汤时,以“吸味”见长。炖牛肉,便吸足了牛肉的鲜香,炖羊肉也吸饱羊肉的肥美,将主菜的味道延展升华到另一种酥软的口感中去。所以辅佐以山珍海味,得其味道的精髓不足为奇。
北京有种萝卜,叫“心里美”,有绿皮红心儿,也有绿皮白心儿。红心儿的切开后紫红色的穰艳丽如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动情地描述说:“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从热俱平。”他在北京做官时,每天都会在街上挑些心里美萝卜回去大快朵颐。
也有红皮品种的萝卜,略小颗,我们老家称之为“水萝卜”,生吃也极水嫩。汪曾祺喜欢用小红水萝卜连皮切成细丝,加糖后略腌后装盘,然后浇以酱油、香油和醋,与少量海蜇皮丝拌尤佳。
在故乡的东北,人们还会把萝卜切成一条一条,腌渍晒干了做咸菜吃。萝卜干咸菜甜中有咸,韧中带脆,特别下饭。
苏州也盛产萝卜干,一位苏州朋友送了我一盒吃。褐绿色,卷成一个卷儿,上面点缀着几瓣玫瑰花瓣碎末,甚是风雅。
杭州萧山萝卜干名气就大许多,模样与小时候东北吃的萝卜干接近,味道迥异。腌渍这种萝卜干的品种,叫一刀种。因为长度和菜刀接近,加工时可以一刀分为两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若问各个地域各种特色的萝卜干我最爱吃哪一种,大概还是故乡平淡无奇的小萝卜干吧。
米酒
到江南后,第一次喝米酒,是在崇明岛上玩时在农家买的一小瓶。白白的汁液,入口尽是醉人的鲜甜,从此难忘。
公公也喜欢做米酒。做好了,用小饭盒送过来。打开看,糯米正中心有个小凹口儿,里面满盛着渗出来的米白色清亮亮的米酒汁液,看着就甜到醉人。赶紧用勺子盛出一勺米汁,入口,满是鲜甜的米香和酒香。这样把酒酿放进冰箱,每次可以取出一些,做醪糟炖蛋、酒酿圆子、醪糟甜品,都好吃。我则更贪恋直接喝米酒,味道最醇烈。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醪糟,古时也叫“醴”,其实就是糯米发酵后的甜酒。旧年江南的米酒一般是腊月酿制,春节饮用。许多人家过年前都要做一两缸米酒,新年的时候用来招待客人。所以又叫作“腊酒”或者“春酒”。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的就是南宋乡间,人们在年关酿米酒庆丰年。
江南农家酿酒的方法,一般是先将糯米浸胀,淘干净,蒸成干饭后,摊于竹匾之上,用凉水浇淋,这样可以让米饭松散不黏结。然后将酒曲碾碎拌到米饭中,再放入缸中,将酒料表面抹平,然后在中心处打一酒窝。为了促进酒料发酵,必须要给酒缸保温。缸口覆上草盖,缸壁也要裹上稻草、棉絮、塑料薄膜。这样三四天后,就可以看到酒渗进酒窝了。
下一步是放冷水,米、水的比例按重量各占一半。一两天后,酒料表面会出现细裂花纹,这时就用棍棒搅拌。差不多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开缸饮用了。
文/摘编自《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