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近年来,出生人口变化对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新特征:小学在校生规模已在2023年达峰,初中阶段预计明年达峰,高中阶段将在2029年达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将在2032年达峰。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初中招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94.12万人,这也是初中招生人数连续四年增长。2024年,全国普高招生1036.2万人,这也是我国普高招生首次突破千万大关。比上一年增加68.4万人;同期,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54.04万人,比上年减少30.75万人。
应对即将于明年达峰的初中学龄人口和即将于2029年达峰的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加大教育资源的调配十分关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近期出版发行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一书中,对“怎样理解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作出了详细解读。
其中,解读文章指出,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教育资源调配必须统筹考虑不同学段波峰前的较大压力和波峰后的相对缓解,通过资源贯通衔接提高使用效益。要推动地方加强近期和中长期教育资源统筹配置,全面打通县域内小学和初中校舍资源共享途径,因地制宜支持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就近共享校舍。对于新建义务教育学校,鼓励探索按照普通高中有关标准建设,为学龄人口变化后优化调整预留空间。
另一方面,近几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其中,2021年首次突破900万人大关,2024年首次突破千万大关。2024年普高录取率首次突破六成,达到了61.02%。
今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对推进县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解读时提到,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将持续增长,预计2029年达到峰值。同时,随着教育普及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普通高中发展将面临学龄人口持续增长和普及水平持续提升双重挑战。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称,近年来各地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扩大了普通高中学位供给。同时,很多中专也可以招综合高中班,普高的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上升,这样一来也缓解了很多家长普职分流的焦虑。
近年来,各地推进普职融通改革,缓解普职分流焦虑,部分地区探索高二起分类培养。同时,多地不断探索普通高中和中专互相转学的通道,且持续降低普职互转门槛,广度和范围不断扩大。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教育局今年8月透露,根据省教育厅最新政策要求,全市正在积极推进以下改革举措。在职普融通改革方面,探索建设综合高中,整合普通高中课程与中职技职课程,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升学路径(普通高考或职教高考),打破传统教育分轨模式。例如,今年起嵊泗县已率先实施综合高中试点,所有初三毕业生均升入嵊泗中学完成高一年级的普高课程学习,待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学业表现和自身发展意愿实施普职分类培养,部分学生将进行中职、技职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普通高考与职教高考的双向选择通道。
山东省教育厅印发的《山东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互转实施办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各市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形式,确定一定数量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和全日制中职学校作为互转学校,互转学校的学生按照《办法》进行互转。根据《办法》规定,山东全省全日制普高、中职在籍学生(含综合高中班),可在普高与中职之间相互转学。互转原则上在县域内进行,不得跨市域进行;中职转高中,可安排在高一上、高一下学期末进行;高中转中职,可安排在高一上、高一下和高二上学期末进行。转学后不适应的学生可申请转回原学校。
去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发布的一则“新政”引发家长们的关注。该市教育局明确提出普高生和中职生之间允许互相转学。其中共三次转学机会,分别是高一第一学期、高一第二学期或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前一个月。这意味着学生进入中职后还有转至普高的机会,普高生也可选择中职。
从2010年起,石家庄便开始了“普职融通共促发展”的尝试。去年11月,石家庄市教育局出台了《石家庄市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贯通试点工作方案》规定,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石家庄市首批13所7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试点学校的学生,按照《方案》可实现学籍互转、学分互认。
原标题:《我国高中学龄人口2029年达峰》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