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尹希宁)“当前,人工智能正处在第三次发展浪潮中的一个新拐点。”在11月20日举行的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说道,大模型有可能推动人工智能往通用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同时有可能推动机器人从1.0时代进入到2.0,从专用机器人迈向真正能够完成多种任务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时代。
11月20日,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发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王仲远提到,搭建能够完全自主决策、完成各种任务、与人类自由交互的完全端到端具身大模型,科研人员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未来几年比较现实的行业解决方案可能依然会是“具身大脑”和“小脑”结合的模型。
距离论坛区域不远处,记者在智源具身实验室内看到,不少青年科研人员实地演示机器人训练场景。例如,在“大脑-小脑”协同的大模型操作下,一台人形机器人丝滑地完成连续侧翻跟斗动作。此前,具身智能行业面临的一大痛点是,机器人要做到安全准确地完成长时间、高自由度、高复杂度的灵巧运动时,还存在细节不稳、姿态漂移等问题,缺乏一套统一的训练部署体系方案。
11月20日,2025智源具身智能开放日,青年科研人员在操作机器人洗刷试管并采集数据信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面对机器应用从处理静态或缓慢移动的物体转向动态、高速、时效性强的物体,一台乒乓球机器人也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关注。在研究人员的演示下,手持乒乓球拍的机器人能够迅速跟踪实时运动的乒乓球,并作出相应判断。
王仲远提到,当下的具身大模型依然面临着“不好用、不通用、不易用”的核心痛点。为此,智源研究院研究团队已经构建出以具身大脑为核心,自底向上全栈具身智能技术体系,包括能够跨异构本体数据采集以及标准化一站式平台,具身大小脑以及VLA等具身基座模型,具身智能评测等,为具身技术生态提供一套可复现、可对齐的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从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门槛。
智源研究院是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过去两年,该研究院已经开源了200多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6亿次。王仲远提到,未来将持续迭代并同步公布在开源项目、数据集与评测平台上的进展,以可复现、可对齐、可验证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社区,与生态伙伴共建共享,让具身智能的技术红利转化为面向产业与社会的普惠价值。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西安供暖投诉咨询电话公布
下一篇:我国高中学龄人口2029年达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