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现在每月都有医生来帮我们量血压、测血糖,数据都记在本子上,我心里踏实多了。前两天还参加了人社局的智能手机培训,终于学会用手机挂号了。”在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潼泾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5岁的陈老伯翻开自己的健康记录本。近日,潼泾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的健康监测服务,在区人社局、妇联等多部门协同下,实现了服务内涵的立体化升级。这项原本单一的健康服务,如今已拓展成为涵盖就业指导、女性关爱、文化滋养的综合性惠民平台。
早晨的日间照料中心格外热闹。在健康监测区,护理人员正为老人测量血压;一旁的“银龄课堂”里,区人社局组织的志愿者在教老人使用社保查询APP;妇联设立的“巾帼健康角”,女性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交流保健心得。
“我们发现有位退休工程师想发挥余热,就通过人社局帮他联系了社区青少年科普辅导员的工作。”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介绍,这种“健康+就业”的联动模式,让老年人的价值得到了新体现。区人社局还在中心设立了就业服务点,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信息。
妇联的参与则让服务更具温度。她们组织的“姐妹茶话会”,成为女性居民倾诉心声的港湾;开展的“健康读书会”,将血压测量与健康知识阅读相结合,老人们在等候间隙可以翻阅养生书籍。“上次读到的食疗方子,对我控制血糖很有帮助。”居民李阿姨举着正在阅读的《中医养生指南》说道。
最让人惊喜的是,健康监测区旁新设的“健康书屋”。书架上不仅摆放着常见病防治读物,还有就业政策解读、家庭关系调适等书籍。老人们测量完身体指标,往往会顺手借阅一两本书籍。“量血压、学知识两不误,这个安排很贴心。”正在翻阅《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张大爷说。
这种跨部门协作的服务模式,让惠民资源实现了最大化利用。人社局带来政策资源,妇联注入温情关怀,阅读元素提升服务品质,共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为老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推出'健康+阅读'积分制,鼓励居民在监测健康的同时养成阅读习惯。”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种创新尝试让为民服务实现了从“单向输送”到“双向互动”的转变。多部门携手打造的这张民生服务网,正在潼泾二社区织就得越来越密实。
通讯员 徐骏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