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 荆文娜
供需适配,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
1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外公布,从拓展增量、深挖存量、细分市场、场景赋能、优化环境五方面部署19项重点任务。
11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谢远生、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开辟新的消费蓝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适配,就是消费品生产供给端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从产品设计开始就精准匹配多元消费需求,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双向奔赴”,在质量、结构、效用等方面动态匹配。
“推动供需总体适配能最大程度激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谢远生强调,该文件的政策举措主要聚焦商品消费。《方案》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生产和消费从“量”到“质”的转变,让企业从“生产更多”向“生产更对、生产更好”转变,解决“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掉”带来的要素错配和资源浪费。
“《方案》的政策着力点是从供给、需求、渠道、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力,通过‘定制化’方案组合,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高质量供给激发和满足各类消费需求。”谢远生说。
“以供给创造需求”是此次政策最大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供给结构、适配需求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品供给已进入优质优价新发展阶段,基本满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但部分领域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依然存在。”谢远生强调。
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出两个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到2027年,形成3个万亿级消费领域和10个千亿级消费热点。到2030年,基本形成供给与消费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升。
“3个万亿级”和“10个千亿级”正是供需结构性错配下有待挖掘的市场潜能,也是未来的消费热点。
据谢远生介绍,万亿级消费领域包括老年用品、智能网联汽车、消费电子等。千亿级消费热点包括婴童用品、智能穿戴产品、化妆品、健身器材、户外用品、宠物食品用品、民用无人机、潮玩、珠宝首饰与国潮服饰等。
谢远生表示,《方案》通过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品牌引领、标准升级和新技术应用,激发我国庞大内需市场的“乘数效应”与“结构红利”。一方面,是“存量优化”带来的替代性空间。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文化内涵、注入智能绿色元素,推动传统消费品“价值跃迁”。另一方面,是“增量创造”带来的新增长空间。围绕新人群、新场景、新理念、新需求,创造全新的产品与服务。
从三方面入手
促进优质消费品供给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也呼唤更高质量的消费品供给和更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此次《方案》重点围绕促进优质消费品供给作出了具体安排。
吴越涛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供给质量水平,推动高质量消费品进入居民生活。”
一是加强技术引领,加力推动供给创新。在技术创新上,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在场景创新上,促进场景培育开放和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加快推出应用场景项目清单,围绕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组织实施若干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带动面广、示范性强的消费新场景。
二是提升品牌标准,深入推动供给提质。在品牌建设上,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广电总局开展“品牌中国故事汇”“品牌中国公益行”“品牌中国特色辑”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和反响。此外,还举办了中国品牌建设人才培训班,引导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更加注重提质量、优服务。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务实高效办好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为品牌搭建交流、宣传、合作平台。在绿色升级上,持续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制定修订强制性能效标准30项,更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水平,制定发布能效标识实施规则,持续推动绿色化低碳化消费。
三是聚焦民生需求,持续推动供给惠民。在设施供给上,加强停车位、充电桩等便民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我国累计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1864.5万个,同比增长54%。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支持相关城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区域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存量设施更新改造,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运动产品供给上,近年来户外运动兴起,正在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热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支持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推动培育一批户外运动龙头企业,完善户外运动产品和服务标准,丰富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种类。在适老化产品供给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发展银发经济,结合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开展“孝老爱老购物季”活动,推广优质适老化产品。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逐步引导企业加大优质适老化产品供给,加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银发消费扩容提质。
人工智能加持
重塑消费方式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消费全场景,深刻重塑人们的消费方式,《方案》提出“强化人工智能融合赋能”。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消费体验。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现场感更加明显,人工智能成为促进消费的‘催化剂’。”何亚琼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经达到5.15亿,应用场景持续拓展,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竞相涌现。“未来的消费,不再是购买一件商品,应该说是订阅一种生活。我们将在产品创新和场景创新两方面发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领域加快落地。”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消费提质的背后是供给体系的系统性重构。当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深度耦合,当技术赋能与场景创新“双向奔赴”,消费品供需适配性提升的不仅是经济数据,更是亿万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真切感知。这或许正是“以供给创造需求”的深层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