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11月27日,安永发布2025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内地和香港IPO活动呈现增长态势,A股和香港市场全年IPO数量和筹资额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6%和33%。其中,A股市场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运行节奏,港交所则以全年360亿美元的融资额,跃居全球交易所榜首,领先于纽约、印度国家和孟买、纳斯达克等国际主要市场。
安永报告显示,2025年,A股IPO市场在稳监管与优结构背景下温和增长,筹资规模较2024年明显提升。IPO平均筹资额同比增幅超50%,升至10亿元,受超大型IPO带动,百亿IPO筹资额占比大幅攀升。在“827”新规、新“国九条”等政策影响下,近两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持续下滑至近五年低点,今年上市首日未出现破发,平均回报率达253%。
港股方面,2025年,港股IPO市场强势复苏,筹资额预计将再度突破2000亿港元。大型IPO项目上市是推动港股崛起关键,内地A + H及A拆H企业贡献突出,全年预计超20家A股公司在港首发上市,合计募资超1700亿港元。大型IPO密集释放使平均融资规模较去年增长137%,达近五年第二高位。
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当前,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已进入互补发展阶段,两地市场协同发力、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上半年国际资本持续涌入香港市场,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推动港股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双轮驱动’。虽然面临阶段性震荡,但港股整体呈现上行趋势,并在龙头企业、市场政策、外部环境多重作用下实现规模增长与结构升级。”
展望未来,安永预计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将在制度协同、市场互通、产品联动等方面深化合作,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充沛的资本活水。A股或将逐步恢复常态化发行,在“稳节奏、提质量、优结构”的框架下持续推进。港股方面,预计将保持较高热度,但增长节奏趋于稳健,呈现结构性深化特征。A+H模式预计持续火热,中概股回归与特专科技公司将共同构成重要上市来源。
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何兆烽进一步阐释了对2026年IPO趋势的判断。他谈到,A股IPO市场有望延续稳健发展的态势,融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硬科技领域的企业融资比重有望继续提升,市场层次也将更加清晰。板块定位趋于明确,企业在上市路径选择上预计更趋理性,更贴合自身发展与板块定位。随着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及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将为更多未盈利科技型企业提供上市通道。
对于2026年港股IPO的支撑力量,何兆烽列举了四类企业:一是生物科技公司,2025年以18A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达13家,预计2026年行业高景气度延续;二是特专科技公司,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龙头;三是传统行业升级转型的代表企业,尤其是具备技术优势与品牌效应的公司;四是内地新消费品牌,借力香港平台拓展国际影响力。
谈及香港资本市场在助力内地企业出海中的独特作用,何兆烽表示,香港拥有庞大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基础,国际长线资金回流布局,偏好细分行业龙头及财务稳健的企业,这有助于内地企业树立国际知名度并获得合理估值。同时,香港的制度灵活性不断增强,通过审视主要上市、第二及双重上市要求、优化上市后监管机制、推进“科企专线”等举措,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梁,香港既深谙内地商业环境,又与国际规则接轨,是内地企业出海的理想上市目的地。
而对于港股公司回A的热情,安永则观察到升温趋势明显。特别是今年6月《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的发布,为符合条件的在港上市企业回归深交所扫清障碍。在何兆烽看来,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支持带来的双向开放便利、跨市场估值差异促使部分企业寻求A股更高估值,以及主要业务在内地的公司回A可提升品牌与市场份额。